3月13日,是慈父永远离开我们21周年的日子。时间越长,思念越切。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由于自己的惰性和文字的浅薄,一直到今日才把记忆里的老父亲赋予文字,以此表达我对父亲的怀念和敬意。
父亲朱鼎孝1930年生,山西运城临猗县人。1947年运城解放前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先后在晋南行政公署、运城地区计划经济委员会、运城地区解州冶炼厂、运城地区经济发展委员会、运城地区工业供销公司工作,多年担任书记职务,1990年离休。
父亲离休前,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奉献给了他最热爱的事业。去年一部热播剧《人世间》里的周秉义,被人恶意举报,经纪检部门审查之后得到的结论是“经手100多亿元的工程,没有1分钱说不清楚,是一碗清水,一眼到底的清官”。在现实中我的父亲就是这样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洁身自好,胸怀坦荡、信仰坚定的真正的共产党员。我曾经问过他老人家,如何看待“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父亲就说,许多领导干部在群众中没有威信、贪污腐化、以权谋私就是私心过重,心存侥幸,觉得神不知鬼不觉,但是心里总会多少有点忐忑不安。他这一辈子,对待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在过去长期的工作中养成了雷厉风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尽最大努力为单位、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出发点和落脚点考虑的都是维护集体和群众的利益,行事光明磊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父亲就是这样深沉、诚实、有担当、有品格,让人敬重的人!
父亲热爱学习,把阅读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生命之中。他爱书、常读书,广阅古今经典、报刊杂志,读过的书,都有读书笔记和批注,珍藏的的报刊剪贴都有几大箱子,涉猎的内容涵盖历史、地理、教育、旅游、农村农业、科技等方面。父亲常说虽然工作上离休了,但思想上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他引用毛主席说过的话:“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离休后,他每天读书、看报,爱思考,发现自己的关注问题,就去调查研究,所以他的晚年生活是非常充实的。
父亲做了几件事情让我印象极其深刻。1992年,很多企业破产、职工下岗,我们有几个亲戚也失业了,尝试做生意、打零工补贴家用,但是效果都不理想,生活条件很不好。父亲就和母亲商量从中选择2到3户,结合具体情况,给每户3000元启动资金,分别选择了养殖小尾寒羊、食用菌种植、窜叶松香草种植项目帮助他们改善生活。20多年前父亲就有这样的远见卓识,这与国家定点扶贫,全面脱贫的政策也是异曲同工。1996年的夏天,二姐邀请爸妈去她家避暑,恰逢暑假,所以老两口就把几个外孙也带在身边。整个假期,二姐给他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外出游玩活动,在家的时间,父亲就给几个孩子布置了背诵《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学习任务。父亲说中国文化根深叶茂,重视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张载的一段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要让孩子们从小学国学,夯实文化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最满意的就是姐姐家满满一大柜子的书,他可以随意挑选带回运城的家里慢慢看。
还有一件事就是1998年父亲从我拿给他的《南方周末》报纸上看到一篇标题为《中国教育严重滞后于经济》的300余字的报道,引起他的关注,于是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到调查研究工作之中,把手边现有的和过去的报纸,凡是与教育相关方面的新闻都看。看电视时,前面放着纸,手里拿着笔,有关教育的新闻,准备随时记录,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努力,整理归纳起草了一份20页的调查报告,自费打印,寄给了相关部门,虽然石沉大海,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但是25年之后再看父亲这份报告中提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还是很有前瞻性和实用性。我想如今能令父亲含笑九泉的是我们敬爱的习近平主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践行者、推动者,这几年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弘扬。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不善表达的人,但我感受到父爱无言、父爱无边,父亲和母亲相互扶持和睦相处,是标准的模范夫妻,给我们姐妹五人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给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姐姐们出嫁以后,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最长,有一次聊天谈到“知足常乐”的话题,父亲就说,他这辈子就很知足,虽然住的房子不大,存款不多,但有我母亲这样一个贤惠的妻子,不但有文化、性格温和、通情达理,还有一身好厨艺,几个女儿也很孝顺。父亲两次脑中风导致偏瘫,都是在母亲和几个孩子的悉心照料下恢复的非常好,几乎没有留下后遗症,所以他很知足,很感恩。
21年了,父亲啊,您可知道,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时常映入脑际,让我想起您,回想父亲生前的岁月,恍如昨日的往事一样历历在目,不禁已泪流满面。如今母亲也离开我们17年了,有她的陪伴,您应该不会孤单,您在那边要照顾好妈妈,二老的去世留给子女的是无尽的怀念和追思,您们永远活在孩子的心中!我会继续传承二老优秀的品格和良好的家风,敬请放心……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双亲去,此生只剩归途……
今清明,思念浓,深深祝福全天下的老人幸福安康……
(作者单位:运城公路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