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文苑

那些年的那些事

刘海伟

  •   虽然时间过去了许久,但还是会想起那些年的那些事。
      那些年,生活条件的确很艰苦!一根冰棍五分钱,一根雪糕六分钱,一支蓝色圆珠笔芯一毛钱,红色的一毛一。曾经因为少一分钱,所以就只能望着渴望得到的东西无奈地摇头叹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句话,用在那时候一点也不为过!
      那些年,没有特别的零食,比较好吃的东西就数三毛钱一包的饼干了,用模子做成梅花、狗、马等造型,美观又能勾起食欲。偶尔买上一包,也舍不得一次吃完,实在忍不住了才拿一片出来。那时的零钱是以分为单位,全是锃亮的钢镚,偶尔攒上一两毛钱,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
      那些年,在艰苦的条件下,我早早懂事了。记得八岁的时候,我上一年级,父母承包着一座砖窑,大部分时间都在砖场忙乎,几乎没有时间在家里照顾我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的我心里就体谅到了父母的难处,为了生活,开始在家里学着做饭。做饭时,通常一个火底子就要生二十分钟,脸对着灶口,不停地“呼、呼”用力吹火,脸也被熏得灰黑灰黑,像刚从煤窑里钻出来一样。偶尔,突然窜出一团火苗,眉毛被烧得光秃秃,额前的刘海也变成焦黄卷曲,非常滑稽可笑。第一次蒸馒头,往锅里倒的水少了,因为不知道倒多少合适,只顾着埋头拉着风匣,可劲地加炭烧火。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突然闻到了一股呛鼻的焦味。揭开锅盖一看,锅底通红,馒头全成了发黑、发黄的“烤馍”,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
      那些年,不仅想着做点力所能及的活,给父母减轻一点负担,还要带着小我五岁的二弟。二弟不知道有多大的委屈,整天挤着眼睛哇哇嚎哭,母亲老说他是世界上最不听话的孩子。为了逗他开心,我就给他学鸟叫,学马跑的声音,用小平车推着他在马路上“观光”,好不容易让他一笑,心里便长舒一口气,也经常煎熬地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现在,兄弟们都已成家立业,小日子过得都红红火火,和和睦睦,让人欣喜。前几年弟弟和我闲聊时,竟还记得过去的那些陈年往事,让人内心有种暖暖的感觉!
      那些年,村西有一口废弃的枯井,井口大概也在两米左右。放学了,好多个伙伴儿结群步行回家。经过枯井的时候,不知道在谁的提议下,大家竟然从井口这边往那边跳,并看谁跳的高、跳的远。还有的小伙伴儿特别“助力”,在背后猛的推一把,以便顺利跳过,脑子里头完全没有半点安全意识,以至于现在想起那种行为都感觉发怵,觉得十分后怕。
      那些年,电力条件十分简陋。电线大多是皮肤线,电杆是用比较高的木椽组成,有的电杆上面裂了一道道长长的口子,仿佛人额头上饱经沧桑的的皱纹一样。一次雨后,有根电杆倒地,电线落在地上,碰巧“皮肤”上有个裂口,在泥湿的地上有点放电。不知哪个伙伴儿无意踩中了电线,已经湿透的布鞋底成了导电体,脚和腿被电到发麻。然而都没有意识到危险,竟然一个个去踩,体验那种触电的感觉,好在没有意外发生……
      那些年,没有自来水。每个生产队都会在中心地段打一口水井,在井口上面架一组马叉,再在马叉上安装一个轱辘,缠上比离水面长些许的麻绳或钢丝绳,勾住水桶放下去,然后“吱扭吱扭”地缠上来,用扁担挑回去,倒进家里的瓮里面,再盖上盖子,防止灰尘掉进瓮里。每到星期天,我便用铁锹在院里的树林里刨好坑,挑起水桶,挽起扁担系子,一手拽一头,迈着沉重而蹒跚的步伐,不停地担水浇院里的榆树。可能是宽厚的扁担和粗大的水桶让我瘦弱的身躯“负荷”超重,好长一段时间都出现干咳的症状,到现在个头也没长到理想的高度,可能也与那个经历有关。
      那些年,画本是我的最爱。一本一毛多,记得《水浒》《红楼梦》《封神榜》《三国演义》等各大名著我无一不有。一般情况下,一整套画本需要六七元钱。当然也不乏有诸多单读本,比如彩色的《咕咚》。卖画本的钱除了单行本外,整套的费用都是“贪污”的学费。每学期的学费也就十几元钱,但在当时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拿着学费不交学校,而是蹲在天天摆在校门口卖文具的小摊前,盯着画本挪不动眼光。最后控制不住,和卖书人互相做了钱物“交换”。为此,我的学费好多次都是双份,也没少被父母“修理”。
      那些年,电视机还未普及,除了村委会有一台大彩电外,个别条件好的生产队便买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安置在公共场所,供群众观看。节目也很少,只有两三个频道。当时正逢爱国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陈真》《武松》热播,晚上下自习后,常常把场子里挤得水泄不通,甚是热闹。本村没电,更是一路小跑,去外村观看。后来,父亲给家里买了一台14英寸的“沪美”牌黑白电视,那时全生产队就队里和我家共两台电视,大家又涌到我家,家里从炕上到地上全是人,看完散场后,炕上地下全是瓜子、花生皮。父母也习惯了,从无半句怨言。夏天,为了满足大家,父母不得已把电视机搬到了院子里,支上了简易床,摆上了小凳子,让大家开心观看。
      那些年,有好多好多的事情,让人想起……
      那些年,虽然条件艰苦,却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作者单位:稷山县交通运输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06期

    • 第2023-05-04期

    • 第2023-04-27期

    • 第2023-04-20期

    • 第2023-04-13期

    • 第2023-04-06期

    • 第2023-03-30期

    • 第2023-03-23期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