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永宏哥问我,你是吕梁人,有没有走过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呢?我说在碛口古镇走过一截,就几百米,没走多远。永宏哥说,从柳林到兴县这段,沿黄公路紧贴黄河而建,河路相伴共舞,风景美如画,该去走走看看。就这样,自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母亲河亲密接触,成为期待;进一步说,作为公路人,整天坐办公室,也应多去路上走走;更进一步说,儿时吃旱井水,如遇长时间干旱,洗锅水都要掰开了用,缺水的记忆让我视水如珍宝,谁知黄河,我的另一位母亲,就在几十公里之外的晋陕峡谷,日夜不停奔流到海。
周末在老家与母亲道别,我踏上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旅程。县道离碛线比以前更加平展。向西先上坡后下坡,车在黄土高原的脊梁上行走,远处塬的半腰,成片的白色窑洞错落点缀其间,在夏日干烈的阳光下闪烁,如同佛光,护佑着黄土高原的万千百姓。
距离黄河越来越近,试着从地图上找到一条近道穿过,没成想竟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支线,熟悉的红蓝路面很快映入眼帘,让人高兴不已。黄河难道知我心,暗自发力引导我走上这条支线?缘分这个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众里寻他千百度,“他”就在灯火阑珊处。没走几分钟,黄河即露出了“她”宽阔的美丽容颜。短短几分钟,两次久别重逢的喜悦,让人不得不感恩遇见!
在沿黄公路与黄河靠近的位置,找驿站停靠。我头顶烈日,肃然站在路边,凝望路的尽头、白桦树和我的影子。我自觉将自己的影子置于白桦树的影子里面,我听到几千公里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上,数千棵白桦树用“他”的枝叶在鼓掌,对我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再看对面的槐树,总觉着白桦树是瞧不起槐树的,更看不上夹杂其间的野草灌木丛,可能唯一让白桦树感兴趣的,是盛开在风中摇曳着的黄菊、格桑花。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俊秀而率真,时而笔挺时而蜿蜒起伏,像年轻的小伙子,戴着鸭舌帽,腹肌清晰可见,正赤裸着上身,在烈日下使足力气晒他健美的肌肉,肌肤涂抹沥青油,看起来更加黑亮健硕。这时候再看白桦树,“他们”其实就是那顶鸭舌帽,现在以及将来,为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世世代代遮阳挡雨的鸭舌帽。
从田间小道向黄河岸边走去,穿过大块鹅卵石垒起的小巷,两侧的黄河滩枣树枣花盛开,蜜蜂忙着采集枣花蜜,我摘了两朵枣花,用舌尖体味儿时的甜美,路边的牛粪散发出农村的气息。穿过石巷、玉米地、芦苇荡,来到了黄河边。站在黄河岸边遥望,宽阔的水面静静缓缓地流淌,听不到半点声响。蓝天染蓝了黄河水,与远处的青山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西边刺目的阳光照射河面,白光刺痛眼球,河面波光粼粼,恍惚间像做了一场梦。我用眼、耳、鼻、心感受黄河,用我的静默,面对黄河的静默,用我的肤浅,领会黄河的深沉。蹲下身子,微风拂面,脚边河水涌动,零碎的水声诉说着千年的细语,与黄河在壶口的热浪翻滚、万马奔腾、激情澎湃形成对比,像极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而平
缓、时而激昂,叙述着
人生点滴。把岩石缝里乘凉的小青蛙放在掌心,土黄色的小身体上鼓着大大的眼睛,我看着
他,他看着生生不息的黄河,人类、青蛙和黄河,在历史的长河里,在此刻定格瞬间。
我一路向北,黄河滔滔一路向南,我们逆向而行。俊秀的沿黄公路与宽广的黄河之间,时而紧靠、时而疏远,你伴着我、我伴着你形影不离。在“他俩”距离最近处,扶着绿色的防护拦感受黄河的伟大博爱,目光所向,路的远方和黄河的远方同框,黑色俊秀与宽阔的蓝同框,静默同流动同框,同框的不仅是照片,更多是永恒,所谓人在路上走,水在路旁流,路在水边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黄河相依相靠,每一浪波涛涌动,公路都能感受,黄河几千年积攒的话语都能对公路日夜诉说。
天色将暮,夏日虫鸣,公路起伏,河水潺潺,我仅陪伴着路与河走了几十公里,只看到沿黄旅游公路的冰山一角。更多风景、更多美好、更多神奇就在那里,等待我去探寻。
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是进入新时代,我省交通运输部门打造的伟大工程,短短四五年时间完成近万公里的建设,工程量之浩大,令人惊叹、赞叹、自豪,是山西交通运输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三个一号旅游公路”与黄河文明、长城文明、太行精神在新时代交织碰撞,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践行,是对“两路精神”、太行精神的完美诠释。“他”是一枝笔,书写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故事;是一杆枪,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发出保家卫国、流血胜利的怒吼;是致富经,把农业产业串联,将壮美山河串联,将万千民心串联;是山西交通人,用夙夜在公、孜孜不倦、驰而不息的勤劳和智慧,在三晋热土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作者单位:省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