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姚旺才纯属偶然。记得几年前我们同在一个群里,因为一些不便道明的事情,他成为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这便让人想起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以后人就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应当极端感谢。”
我从未见过本人。有过一次文友聚会,却不记得和他有互动。大合影里的他:方脸、浓眉、挺鼻、厚唇。前额宽大,面相和蔼。头发乌黑,整齐的向后梳去。给人知书达理,满是书卷气的感觉。后来他投稿《家在山河间》,再仔细端详他发来的照片,仍然是最初的印象。后来他几次更换照片,画面大多中景,有室外的也有室内的,或站或坐,都注重着装仪表和面部表情,看来他是个注重细节的人,也是个藏而不露的人。
去年11月24日下午,我忽然接到他通过微信打过来的电话,我们交流了10多分钟。他一开口,也许激动,也许急于表达,语速很快,多有重复。但一说开就没有了,他告诉我,计划出一本书,想请我写个序。我当然极力推辞,这真的不是谦虚,我从来没有为别人的书写过序言。更何况我自己还没有出过书呢,无论从个人的写作经历还是写作水平,都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他的话又明显急切起来,态度极其诚恳,让你无法拒绝。
随后,他发来了出书所有文章的整理初稿,共两部分,散文和诗歌。书名为《姚旺才诗文集》,我浏览着这些诗文,脑子里呈现出许多相关的画面。
姚旺才的这些散文,大多是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抒发的都是真情实感。《怀念父亲》《山高水长慈母恩》,他写父母养育之恩,如涓涓细流。写父母住院治病,尽至诚孝心。写对母亲的怀念,一情一景,一思一念都深怀眷恋,丝丝缕缕,扯也扯不断,说也说不完。《奔波》里他说:“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旅行,每天都在日复一日的辛苦中奔波,在百味杂陈中奔波。人们为生计奔波,为工作奔波,为子女上学、就业、成家奔波,后又为看孙子、孙女,接孙子、孙女上下学奔波……可以说人这一辈子,生命不息,奔波不止。现在我的父母老了、病了,又要为照顾孝敬年迈生病的父母奔波,虽然辛苦,但问心无愧,人生无憾!”《妻子,你辛苦了》,他满怀深情地写下:“妻子啊,这些年,可真是辛苦你了,你的劳累付出,你为家庭的无私奉献,我都铭记在心,你是我们家最大的功臣。再过一年,我就退休了。那时,我一定要带你出去,到祖国的天南海北,风景名胜去好好旅游一下,只要你想去的地方,我们都去,好好弥补这么多年对你的亏欠。”这些话真诚而朴实,完全是发自内心,读来令人感动。《乡情·友情》,他感慨万端写道:“乡土乡音乡情深,真心实心心换心。乡村的黄土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根。我对脚下的土地,有一种特别的钟爱与情怀。不由想起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白衣红心誉河东》《永远的缅怀》,他写老中医的“医者仁心”,老厂长的“无私奉献”。《新年感怀》《中秋感怀》,他抚今追昔,怀念畅想,寄托思绪,感悟人生,把年节气氛、家庭活动、亲人互动全都汇聚于笔下。这些从心底自然流淌出的文字,不事雕琢,朴素无华,非常接地气,当然也会感动读者。
《从婚庆典礼致辞说起》《我是一名证婚人》,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作者又一个生动而精彩的形象。他多年担任企业领导,热心成人之美,倾情服务员工,在单位为职工子女结婚证婚、回门宴请等活动,忙前忙后,组织安排,尤其是发挥主持人的特长,致辞祝贺,支撑门面,赢得了不少好口碑,积累了广泛人脉。这些都与他勤学习,爱思考,善积累,经历练不无关系。一走上台,便声音宏亮,铿锵有力,妙语迭出,滔滔不绝,赢得了阵阵掌声,受到大家的热烈称赞,他更是陶醉其中,乐此不疲。
《退休感悟》里,他似乎在和自己谈心。“人会老这是客观规律,也是人生的必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这一天。对于退休,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我的心理不是有多脆弱,也不是故意渲染,不到这一天你不知道,退休后这微妙的心理变化和感受,真的是难以用言语去形容。”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他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了很好的规划,这种自我疏解的方式,对自己、对他人都大有好处。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情,开启人生的第二春,把夕阳当朝阳,白首新程,必然会在未来的生活中产生积极的正向作用。
《家有爱孙》向我们叙说了隔辈亲的许多趣事。这种血脉亲情,让平常日子增添了不少欢喜。孙儿绕膝,乐享天伦,幸福满满,读着他的文字,你不由会心一笑。
作者写作观察的视角不仅仅停留在家庭,面对现实重大问题,他以敏锐的目光,冷静的思索,写了《抗疫随想》《酸甜苦辣话果农》等时政文章,及时为国家的防疫政策呐喊发声。对果农的卖果难,他又从自己父亲经营果园入手,写出了广大果农寒来暑往,风雨无阻,辛勤付出所经历的酸甜苦辣过程,心系老百姓,为民鼓与呼的真挚情怀。
姚旺才还是个书法家。《家在山河间》曾约过不少书法爱好者题写刊名,他积极参与。在《我的书法情缘》一文里,他说:“希望自己能一如既往地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阳光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坚持书法爱好,永葆谦虚好学、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再纯粹一些、简单一些、艺术一些。”我看过他的一些书法作品,他的字有临帖的基础,中规中矩。我完全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一定大有长进。
他的这部书稿还有部分诗歌。入选较少,相信一定也是有感而发。我对诗歌是外行,不敢多言。
由偶然相识到以文会友,我对姚旺才的印象有一个渐渐加深的认识过程。他是一个有心人,更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他的多才多艺,让我联想到他的名字,愿他的才气越来越旺,作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他后来又和我通了一次电话,一开始还是那样语速急切,但我们聊着聊着,我似乎感觉他又上了主持人的讲台,举着话筒,神采飞扬,慷慨激昂,侃侃而谈。
这便是我对姚旺才的印象。
(作者单位:平陆县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