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的小教生涯,三尺讲台育人,与下一代结下了终身的情缘,关爱下一代、教育下一代、培养下一代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每当我看到当年曾经教过的学生考上了各种名牌大学,读了博士、研究生,成为国家栋梁,我就从心底激起了成就感和满足感,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
1958年,我于忻州师范毕业分配在阳曲县山区小学任教,那时虽然条件差,全民贫困,但人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特别强。当时,我在的那座学校就我一名教师,教着5个年级50多名学生,常年住校,回不了家。备课、讲课、判作业乐在其中。13年教出了学生一批又一批,有南开大学毕业的王景林成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科技人才,北钢毕业的王成林成为太钢不锈钢园区的一名高层领导者。还有在不同部门、单位的学生,个个都很有建树,每次聚会我坐在学生中间,他们围拢着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体会到了桃李的芳香。
我在教书育人的那段日子里,师生关系相处十分和谐,特别是对贫困学生更是倍加关爱,学费、文具均给免费,学生有困难尽力帮助。曾经有一名三年级学生叫赵俏林,品学兼优,因感冒引起脑膜炎抽疯,病情严重,我得知这一情况后,立马家访。在那60年代,农村缺医少药,像这样的病在当地难以治愈,必须立马送往太原儿童医院。山村到太原50余公里,当时农村没有机动车,危急之时,我当机立断,从生产队借了一辆小平车,让她母亲跟着我拉着平车跑步1个小时送往高村火车站,客车误点了,恳求站长想办法救救这个学生。经再三求助站长被感动了,他等来一列拉煤货车,把母女安排在车头驾驶室。那时没有手机,又求助站长用公用电话与儿童医院接通急救电话,约定了火车到达时间,救护车在火车站等候,才把俏林从火车站接到医院。几天后俏林出院了,没有留下后遗症,后来考上了卫校,至今一直工作在县妇幼保健站。
上世纪70年代,我改行到县交通局分管了县乡道路建设养护工作,在修路架桥的同时,仍然关心着下一代,对贫困山村学生出外就读,优先安排解决行路难问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方便学生上下学。在修建岔上乡耀子村桥时,我乘修路之机,将原有一所破旧小学校拆迁,又新建了一座小学校,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在岗21年修建大中小桥梁、涵洞100多座(道)。阳曲一中、职业高中位于县城北坪,上千名学生上下学几十年一直行走原黄寨古道红条坡,路窄坡大,人车混行,不安全隐患时有发生。从上世纪80年代始,我以政协委员的身份,每年向县委县政府提议案、提建议,设想在县城西北处跨过杨兴河架一座大桥,以方便师生上下学,惠及后代。十几年提案建议连续不断,苦于当时阳曲县贫困,财政紧张,梦想难以成真。但为了实现这一造福后人的事业,我坚持不懈,从未间断,跑市局、到省厅,想方设法筹资金。1993年,我的不懈努力终于感动了各级领导,融资250万元,建起一座长146米、高21米的T型梁大桥,方便了万民,彻底解决了阳曲一中、职业高中师生行路难问题。之后又多次向县领导建言献策,为师生解决晚间上下学照明问题,此提案于2011年11月实现,从县城通往阳曲一中的公路两侧安装了路灯,确保了师生晚间行路的安全。
1998年,我退休后对年轻的一代还是念念不忘,每逢有年轻人找我办事,我总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我在县城开了一个打字复印店,25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电脑打字人才,算来有63名,不仅解决了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更主要的是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这一批批人才走向社会不同的技术岗位,都发挥着主干作用,我感到十分欣慰。我开的这个打印部的名称为“阳曲县希望服务部”,“希望”二字就象征着下一代,25年来,凡来店打印的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均给予优惠或减免。
我还是县纪检委政风行风办聘用的监督员,每年都要到参评部门进行明查暗访,每逢到了机关幼儿园、新阳街小学、阳曲一中、二中、三中、职中、教育局总是尽力建言,为阳曲教育的振兴提合理化建议,尽我之义务。
在一次查访中,我得知杨兴乡杨兴村有一名12岁女孩,叫徐乐。其父病故后,母亲丢下她离家远走,小女孩无依无靠跟着爷爷艰难度日,上学就读困难重重,后来,相依为命的爷爷也病故了,小女孩孤苦伶仃怎样生活?怎样坚持上学?均成为问号……得知此情,正在现场督查的我们几位老同志同情与爱心油然而生,当场有的捐500元,有的捐300元,有的捐200元,共计捐款1500元,我们把这笔专款交于县慈善总会转交贫困生。解决了她上学就读的困难。从2009年开始,我被侯村乡西黄水村聘为“美丽乡村建设志愿者”。这个村十分重视孝文化,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古庙会期间,总要举办孝文化节,内容丰富,其中有一项是资助、奖励本村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对于这样的活动,我更是倍加关注,在座谈会上我的发言第一句就是“郑老汉,不省事,年年来,会会到,奉献不大,凑热闹。”其实我是一名退休老干部,是一个老党员,讲话充满了正能量。事后我都要把现场情节写成文稿发往各个媒体见报。精神的激励,见报文章的鼓励,助推了西黄水村大学生人才逐年上升,该村村主任刘宝荣做过统计,他任职14年,奖励大学生活动举办了12届,累计融资20多万元,资助大学生63名,其中,医学博士、化学博士各1名,研究生6名,一半以上大学生已就业,为祖国建设发挥聪明才智。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关心下一代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光荣义务。我虽年过八旬,但关心下一代之热情从未减少。
辛勤耕耘,结出丰硕果,本人先后在2013年10月获“太原市老有所为模范个人”;2019年12月获山西省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爱心奖”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阳曲县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