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夜读,偶然在一本杂志中读到“盈两袖清风拂尘,揽一轮明月入怀”一语,怦然心动。语句清雅,言简意赅,寓意深远,感悟的是身处喧嚣尘世的一份从容和一份淡然。
“一肩挑明月,两袖清风去”的人生境界,是文明和美德的传承,是品行与节操的追求,已铸化成一种伦理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中熠熠生辉。徜徉亘古,卷卷青史,即便是在封建社会那混浊的官场中,出淤泥不染、严于律己的清官廉吏也不胜枚举:看得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淡泊情怀,斗居的陋室有胸怀天下的人生,心空澄明,万物释然;听得到“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吟咏长啸,竹杖芒鞋,人生沉浮,胜败两忘;闻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幽幽暗香,菊花绽放在南山下,夕阳余晖,飞鸟归去,点缀出恬淡与悠然。前辈先贤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始终恪守“不贪为宝”的人生信条,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清清白白为人,干干净净做事,矗立起了真正的人生坐标,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褒扬和传颂,名垂千古,百世流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我与家属恋爱期间,拜访她的大伯,那也是我唯一的一次见过大伯。大伯是个十几岁就参军入伍的娃娃兵,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剿匪、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负伤后,安置在太原小井峪粮站担任站长,也将全家老小从昔阳农村接到太原生活。大伯坚守宁可自己吃亏,也要让良知安放的做人态度和行为准则,清风长扬,香远益清。三年困难时期,一家人饿得身体浮肿,在垃圾堆里刨食,捡烂菜叶子充饥。然而,大伯手里攥着粮站仓库的钥匙,却没有往家里拿过一粒米、一颗粮。无奈之下,为了糊口生存,免于饿死,一家老小只得重返农村。家属的家族是个大家庭,人丁兴旺,但参军从戎的不多,大伯见我一身军装,自是格外亲切,仅是一面,谆谆告诫我:是个带兵的人,一定要爱兵,关心兵,千万不能伸手拿战士的东西。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只因有大伯这样前辈的言传身教,对家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也从善如流,诚信为人,坚定而自信地行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滔滔的黄河奔涌不息,滚滚的车轮辗转向前。社会纷繁,时光飞跃,横流的物欲冲淡了一些人对美丑善恶的判断和比较。百舸争渡,千帆竞发。大江东流去,淘尽多少英雄豪杰。在金钱物欲的诱惑下,在形形色色的“潜规则”里,总是有那么些人腐化堕落、蜕化变质,落得身败名裂、千夫所指。“鱼为诱饵吞钩,鸟为秕谷落网”。
我相识多年的朋友,工作中的才干、能力、魄力是公认的,经过奋斗打拼,主政一方,却迷失自我,放任名利的追逐。不久前,我们还曾斟酌小饮,闲话人生。仅过一月之余,惊闻他东窗事发,巅峰跌落。贪一时享受,毁半生幸福。曾经家族的荣光、父母的希冀、妻儿的依靠轰然倒塌,灰飞烟灭,不仅断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更有亲人婆娑的泪眼和茫然的眼神。让人如之奈何、情何以堪;让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以心制欲”,把功名利禄看得轻一些,把事业追求看得重一些;把权力、金钱、美色看得轻一些,把修身、养德、品行看得重一些。内心宁静才能戒骄戒躁,内心淡泊才能含英咀华,内心开阔才能高瞻远瞩。
清风拂尘,明月入怀,坚守贞操信仰,坚守精神家园,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喧嚣尘世,不为所扰。静守本心,恬静自我,安然地前行在人生路上。在生命的长河里洗尽铅华,过尽千帆,赏遍风景,让铮铮风骨长存于天地间!
(作者单位:省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