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七年,我又一次来到青海湖。像与青海湖有约似的,第一次到青海湖是6月份晚霞将落的傍晚,这次到青海湖又是6月份太阳西斜的下午。
车子在高速路上急驶,透过车窗正欣赏着路边的藏房、青稞、牦牛呢,突然车里有人高喊:“看,青海湖!”顿时,个个抖擞起精神,伸长脖子朝外张望。
远处一条长长的蓝线与天际接壤——那就是青海湖。由于距离湖水太远,而湖水又是湛蓝色,湖面在我们的视野里就成了一条漂浮着的蓝色直线,它接近天空的颜色,而比天空的颜色更深,是那种不含杂质的单一的莹莹的蓝,是宝石般的纯粹的蓝。
随着车辆往前驶进,远处的蓝线渐变渐宽,成了不规则的蓝色长布条、长布匹,哦,又成了一片汪洋,纯蓝色里面揉合进亿万颗水晶粒子,晶莹剔透,粼粼闪光,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远处连着天。一车人已哇哇喊叫起来,纷纷举着手机录视频,拍青海湖水天一色的美景,我也与大家一样,忙乎着录视频、拍照。青海湖于我,不完全陌生,我第二次见到它,仍止不住心跳的激动与喜悦。
晚上就住在离湖不远的民宿客栈里,推开窗子远眺,傍晚的青海湖落日溶金,像金粉撒满湖面,闪耀着金色光辉,想到电视剧里的皇宫,它金碧辉煌,祥气氤氲,而我现在非常羡慕青海湖里的鱼、鳖、虾、蟹、水草等一切生物,它们都住在皇宫里,多幸福啊!
游览青海湖是在第二天上午,旅游大巴驶到二郎剑景区,导游给大家买好门票,交待了注意事项,然后自由行,要求按时归队。
抬头是蓝天,低头是蓝湖。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一碧如洗。湖水清冽,汪汪碧水,映着蓝天。湖边游人很多,一拨拨,一队队,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伸到湖水里的木头栈道上,间隔数米远竖着三块大石头牌子,上面分别雕刻着彩色字体“青海湖”“波光粼粼青海湖”“青海湖二郎剑”,人们抢有利地形,瞅空隙赶紧跑到石头边,或紧偎石头,或身倚石头,或肩靠石头,或抚摸石头,与石头合影,背景是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拍抖音的女士们,像一只只花蝴蝶,翩跹而来,披纱巾、戴花帽,手持道具,又换上不同的服饰,拍呀拍,留下一串串喧闹与嬉笑声,再欣然而去。
青海湖里是流动的蓝,蓝的细纹一圈圈向远方推送而去,向近处旖旎而来,湖里跳跃着数不清的白点子,那是浪花在舞蹈。浪花在笑,浪花在高歌,细听,能听见浪花的轻吟,喃喃呐呐,嘤嘤呜呜,似天籁,又比天
籁多几份阳光和透明。湖里也不乏游轮、快艇,岸边的游轮等待着客人,远处的一艘游轮正缓缓驶来,白色的游轮,蓝蓝的湖水,给人莫大的视觉享受。快艇在偌大的湖水里划来划去,犹蜻蜓在水面急速飞翔,自由自在,随愿而行,如入无人之地,漠视周围的一切。我们准备坐游轮游一圈,可是游轮按时点发行,我们的时间赶不过来,只好放弃,也是遗憾。遗憾是另一种美,遗憾是念想,也许,为补遗憾,为实现坐游轮游青海湖的欲望,以后某年某月,我会再次来到青海湖。
青海湖是安宁旷达的,青海湖浩浩淼淼,一望无际,面积约4625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从飞机上看,像一片肥大的白杨树叶镶嵌在青藏高原上,它没有大海时常咆哮和发怒的脾性,也没有大河动辄狂奔和发泄的乖戾,而静如处子,安卧于斯近两百万年了。据资料研究,青海湖的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至200万年前即成湖初期,又通过新构造运动,演变成现在模样。“天高尘世远,宁静青海湖”,青海湖宽广博大,清清爽爽,来到它身边,你立刻会被它的胸怀和气魄所震撼,被它温柔恬雅的气质所感染,尘世的烦恼被涤荡得干干净净,心如湖水般明静起来,也豁达大度起来。
青海湖鲜活而不失沉稳,流动而不失理智,生机旺盛而恬静安闲,这样的“诗和远方”或许正是青海湖最恰当的表述吧。
(作者单位:晋城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