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那个废旧的工具箱里静置着这样三件工具——泥瓦工的握刀、泥铲、水平,虽然已是锈迹斑斑,却一直是爸爸珍藏的“宝”。爸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来,用那双粗糙的双手颤微微地抚摸它,凝视它。对他而言,是有一份独特的情愫在里边,或是对青葱岁月的追忆,或是对时光流年的感慨,又或是对跌宕人生的深思……
八十年代初,打破“大锅饭”,爸爸毅然辞去凿井队的工作,带领村里十几个后生,组建了一支建筑队,踏上异地他乡,开启了他的建筑生涯。那时候,他是包工头,也是“大工”,每天与工人们一起上工干活,同吃同住。他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放着的就是握刀、泥铲、水平这三件泥瓦工具。每天他带着这“三件宝”,站在搭建的网架上,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水平定位绷线,泥铲拌泥挖泥,握刀修砖砌墙……爸爸的动作连贯、娴熟,一气呵成,每每我站在下面仰望他,都感觉爸爸好帅,好能干。那时,年少无知的我曾问过他这样的问题:“爸爸,为什么您每次都要那么认真地用水平测量绷线?而且水泥少了要加,多了要减,砖也是要求少多大补多大,小一点儿都不行呢?”爸爸告诉我:看似简单的操作,半点都马虎不得!他这样要求自己,同样也这样要求他所带的每一位徒弟。正因为这样,爸爸的建筑队很快在那一带小负盛名,建筑定单也是应接不暇,爸爸的建筑事业也可谓是如日中天。
就这样持续了十几年,后来,爸爸回到了家乡,改行做了其他行业。他的这“三件宝”也被闲置了下来,偶尔拿出来也只是做点自家修修补补的泥瓦活。但他一直舍不得丢弃,把它们悄悄收藏到了工具箱里。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次跟爸爸聊天,他都会讲很多哲理。他告诉我们,水平是衡量是非曲直,泥铲是掂量轻重多少,握刀是敲打修整,修房子是如此,做人也是如此。那一刻,我懂了爸爸。正因为有爸爸的谆谆教导,我才懂得了做人心中要有“水平”,时刻衡量把握,才不至于让人生的天平倾斜;做事手中要有“泥铲”,掂量孰轻孰重,明辨得失利弊,才不至于迷失自我;修为自身要有“握刀”,懂得扬长避短,在敲打修整中不断完善优化自我。
爸爸的“三件宝”,可能有人看来只是三件过时的泥瓦匠工具,但在爸爸眼里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三件修葺他人生之路的宝物,而在我眼里是引领我们走在人生康庄大道上的不灭明灯。
(作者单位:山西交控中部高速公路分公司张兰收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