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巍峨壮阔,山间溪水潺潺,阵阵清风撩抚着层层红叶,片片落叶传递着四季的更替。驾车一路畅行,时而穿梭于深邃的峡谷之中,探寻千年的历史;时而跟随成群的牛羊,缓步亲近大自然;时而驻足山中观景台,眺望云霄中的峰顶……这条路,便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左权石阳线,路段以红、黄、蓝三色喷涂,用三色画笔勾勒乡村全面振兴“新景图”。
“在90年代,我们想到县里去,需要先扛着四五十斤的‘二八大杠’走着坑洼土路,翻过小山丘,才能骑着自行车去县里,现在方便多了,公路都通到家门口了!”前龙村村支书王爱新这样给我们讲到。过去村里与外界的联系一度只有一条出门便是一身灰的砂石小路,现在村口有了宽阔平整的沥青路,路变得越来越宽,村民们的心中也变得越来越暖。
“以前我去城里看病抓药只能先走很远一截才能有车拉我到城里,现在好了,村子不远处就有公交站,沿着新修的公路,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到镇上”,前龙村的大病户李阿姨这样告诉我们。路修好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起来,畅通的出行路,成为了连接民心的便民路。
伴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逐步启用,村民们的生活圈也在不断扩大,从只能在家门口唠嗑闲聊,到晚饭后顺着步道散步消遣,再到开着小汽车沿路游玩,村民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村民之间的感情日益亲近,也有了更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乡村中也因此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
从龙则村出发,行驶七八分钟便进入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着公路继续前行,便可到达太行龙泉旅游区、麻田红色小镇、十字岭纪念公园等众多景点。
“行在乡村,游在路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将乡村与旅游景点用一缕丝线串联起来,编织成一张旅游交通网。村中播放着具有地方特色的左权民歌,在广场上一缕清泉从茶壶雕塑中流出,旁边则是一处具有乡村特色的石碾,在道路边则有多幅包含飞机、乡村等元素的图画,不少路过的游客纷纷下车打卡留念,许多艺术生也来到村中取景写生,来的人多了,村中的活力也就强了。
在村口,村民们干起了民宿、农家乐,旅游公路把越来越多的游客引向了乡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菜,悠然清净的农家小院也深受旅客们的喜爱,正所谓,“有龙则灵”,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像一条巨龙般盘卧在太行山脉中,为像龙则村这样的千万乡村带去更多可能。
“那时候车辆进不到村里,外面的商人也就不愿意进来收粮食和蔬菜,主要靠村里人往外运输,不仅费时间,挣得也不多。”常年跑运输的村民这样回忆道。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伴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西瑶村的蘑菇种植大棚,龙则村的石碾小米加工厂,前龙村的木耳种植……处在公路沿线上的他们也跟着沾了光,一辆辆小货车开进了村里,越来越多的乡村产业有了销路。
50岁的监测户樊大爷在石碾小米加工厂找到了工作;60岁的葛大妈在自家的院里种起了木耳,搞起了庭院经济……旅游公路也摇身一变成为了村民的致富路。
离西瑶村不远处,山西航产集团为其投建的直升机起降点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旅客将乘坐直升机在空中俯瞰巍巍太行,无数山川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美景将尽收眼底,低空经济将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村民们的致富路也将越走越宽。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如穿针引线般,将太行大美盛景与百姓民生在千里江山图景中串联起来,用“四好农村路”织就一幅文旅融合和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绫罗绸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