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闻

走进山河镇

刘东霞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窗外,山峦叠嶂,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随着距离的拉近,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混合的清香,我知道,晋城泽州山河镇——这个深藏在太行山深处的世外桃源,即将在我眼前揭开神秘的面纱。

探秘谢氏城堡

  谢氏城堡位于山河镇洞八岭村,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的西周,周宣王为其元舅申伯选择太行山南巅风水宝地,因地制宜,依地就势,历经数十载修筑了具有立体防御网络体系和古代分封制社会生活形态的城堡,已有3000多年悠久的历史。
  红色大巴在村边一块较宽阔的平地上停下来,走出车门,对面墙壁上是显眼的谢氏城堡简介和城堡航拍立体图。谢氏城堡文化研究创始人谢满廷先生,也是该村的书记,像教师一样手执教鞭,指指点点着详细介绍了城堡的历史、建筑、意义及保护工作,让我们对谢氏城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谢先生领着我们行走于一个个迷宫般的古院里,将历史从岁月深处打捞起来,昔日的荣华富贵便呈现眼前。城堡共有22个古院建筑群落,6个棋盘院、8条胡同、8条丁字街,840余间房屋全部是砖木或石砌结构的二层楼,上下畅通,户户贯通,院院相连,观察哨、瞭望口、地道、排水系统,形成了一个立体防御网络体系,厚厚的砖墙里面是空的,用来储存粮食。进可攻、退可守,能打能藏,交叉掩护,信息畅通,传递自如,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防御堡垒。
  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古堡处处无不蕴涵着深邃的古代文化气息,流淌出尊贵的帝王荣华气韵,一个个院落功能各不相同,由院门口右侧挂的门匾名称可见一斑:中庸至诚、言身寸、壁垒森严、客主人分、有以待之、食德永和、克振家声等,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中庸及和谐,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十分丰厚的思想价值。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言身寸”,意为言传身教有分寸,三位一体构成一个“谢”字,这是中国古代汉字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最贴切的义释。砖雕、木雕、石雕上的图案寓意吉祥,花鸟鱼虫人物等雕刻精细,立体感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惜时代久远,经不起岁月洗礼,大多数颓圮残缺,像一位位颤巍巍的老人,风烛残年,摇摇欲坠,再经不起大浪淘沙。
  现在看到的是元末明初在原址上重建的城堡,部分建筑正在进行修缮。历史是不可复制的,我们极尽所能也完全恢复不了古堡的原貌。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抢救及保护文化遗产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近些年来,谢氏城堡引起有关人士的大力关注,中央电视台七套和山西卫视曾在此取景,国防大学想建成国防教育基地,为我国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冯骥才先生更是两次到古堡考察,并题词呼吁拯救古城堡文化。我作为泽州这块热土上普通一公民,所能做到的就是尽绵薄之力,为古城堡多做宣传,告诉认识的人抽时间去那里游游,逛逛,看看,玩玩。

拜谒陈卜故里

  对于太极拳,我略知一二。太极拳可修心养性、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经常在公园里或街心广场上看到打太极拳的,一人、几人或一伙人,那一招一式,或如金鸡独立,或如雄鹰展翅,或如猛虎下山,或如老僧坐定,我不知道太极拳的鼻祖就是咱泽州县人。
  采风的第二站是东土河村。接近目的地,一尊高大的鎏金铜像伫立在高高的山岗上,那人身着古装,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双手背后,英武豪气迎面而来。铜像下面,“陈卜故里”四个红色大字特别显眼。陈氏祖祠位于铜像的斜下方。祖祠前面是个开阔的小广场,背面的墙壁上,一边是个大大的黄底红字“祖”,另一边同样是大大的黄底红字“根”。进到祖祠门里,陈氏祖先的画像、牌位立于正中,左右两边墙壁上除陈卜简介外,满满的都是陈卜辗转迁徙的壁画。后定居在陈家沟,他为人仗义,古道热肠,精通拳械,为保桑梓,在村中设武学社,教授子孙,开陈家沟世代习武之先河。
  陈氏第九代人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将众家武术之长融汇合成,加上自己平生习武所悟,在1650年左右到1680年间,创编了一种全新的武术套路,这种理根太极,秉承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阴阳生克之理,刚柔相济、阴阳互化、变幻莫测、威力无比的武术拳种就是“太极拳”。
  铜像背后的宣传长廊里对陈氏太极拳的起源、传承及其衍生的流派作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太极拳不愧为中华武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的优秀文化符号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2018年秋天在东土河村隆重举行的“云上太极,康养山河”太极小镇揭牌仪式及陈氏宗祠祭祖典礼,就是借助“陈卜故里”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把太极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以太极为媒,以拳会友,共叙友谊,缅怀古圣先贤,传承民族精神;就是要打造山河太极小镇,普及太极养生文化,大力推广太极拳健身康养运动,让武术和健康在这里高度融合,把陈卜故里这张名片弘扬好、发展好,让太极走向世界;就是要让传统和现代交辉,文化与旅游相融,诗与远方牵手,再谱“古韵泽州·全域旅游”新华章;就是要展示泽州形象,宣传泽州美好,直观展现泽州的秀美山水、魅力人文、地域特色、发展成果,让更多的人认识泽州、走进泽州、投资泽州!
  假以时日,相信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我想陈氏祖祠门口的对联“弘扬祖德振兴千秋伟业,传承宗功造就百世福瑞”,对这些作了最好的诠释,最为浓缩的精华,应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接受红色洗礼

  山河镇这方小镇处于太行山东南与河南省接壤处,峰峦叠嶂,丛林茂密,在战争年代是极好的作战攻击和隐蔽场所,著名的“土岭事件”就发生在离这不远的地方。现在山河镇正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弘扬红色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在逐步开发红色旅游项目,把红色文化与旅游发展融合推进。
  一层展馆为“抗战文化纪念馆”,共六部分,从晋城南部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初创到晋城人民对全国解放的贡献,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表,一行行文字,一个个数据,加上那个秀气干练年轻女镇长的详细讲解,使我们对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晋城这方热土上的先辈为革命战争所做的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加对他们的敬佩和仰慕之情。从1937年至1945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老区人民勤劳善良、爱憎分明的品格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体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种浩然正气必将激励我们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层展馆为“廉政文化教育馆”,偌大的展厅里,有文献资料,有廉政警句,有反腐倡廉典型案例,有视频等,是一个能够让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党性洗礼的红色教育场所。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模拟囚室里,囚犯穿着蓝色囚衣坐在地上,泪水涟涟,隔着坚固的囚室铁栏杆门,外面来看望的妻子和女儿模拟像也是脸上挂着泪珠。和我们一起来参观展览的三个小学生看看囚室中的父亲,再看看囚室外与自已年龄相当囚犯的女儿,静静无言。我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这种反面教育的震撼一定非常强烈,警示教育的种子撒在小小的心田里,对他们的教育成长非常有利。他们人生还未起步,将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应该有遵纪守法的敬畏感。

体验农家风情

  路窄,弯多,大巴车不能通行,从大坡上分坐几辆小轿车到达绿树掩映下的一排平房跟前。这就是我们今天吃午饭的地方。满目苍翠,蓊蓊郁郁,树上青果累累,我闭上眼睛深呼吸,整个人陶醉于这自然美景之中,感爱身心放松的快乐和愉悦,是极大的享受。太阳时而出来时而躲进云层里,天不凉也不热,正合适。三张大饭桌摆放于房屋前的露天平地上,挨着树那一边人坐在凳子上,居然头顶能碰到青核桃。
  凉菜上来了,木耳拌黄瓜、黄花菜拌粉丝、苋菜、五香花生米……虽然平时在市内的酒店里也能吃到这些凉菜,但由于今天在野外,这些凉菜山野味好像更足,吃起来也特别香,许是它们都经山风拂过的缘故,许是每日被田野气息包围浸染的缘由,许是身处此地口感错觉的原因,野地与野菜,绝佳搭配,步调一致的香、醇、美。大米与面条,吃起来也是别具田野风味哩。
  平地下的核桃沟里,散养着一群芦花鸡,它们悠闲地散步,在草间觅食,时不时发出“咕咕”的叫声。在野地里行走着一只又一只母鸡和公鸡,慵懒地,自由自在地,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老院里,妈妈每年春天养的鸡……
  一个文友在路边摘下两个青核桃,用尖头的小细木棒脱了绿核桃皮,用小石块砸开硬皮,露出里面白白的仁儿,不到成熟时候,有点涩味和苦味,而她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却被绿核桃皮染了色,怎么也搓不掉,我们都“哈哈”笑了起来。
  一天,只是人一生中短暂的一瞬,但这一瞬将在我的记忆中定格为永恒。今天泽州县文联搭建的采风活动平台,让我增长了见识,弥补了对家乡认识的一些欠缺,在红色基地受到了教育和洗礼,体验了田园风情的质朴和纯美,与众多文友在一起交流学习并收获了友情,我充实,我快乐,我知足,我感恩!
  夕阳的余晖,为山河镇勾勒出一层金色的轮廓,这里的山川草木、民俗风情,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山河镇,它不仅是晋东南的地理坐标,更是情感与文化的寄托,在时代浪潮中,它始终以独特魅力,吸引着每一个到访者。未来,愿这颗镶嵌在泽州大地上的明珠,在岁月变迁中,继续闪耀着独有的光芒,续写新的传奇。

  (作者单位:晋城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1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