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闻

怀念奶奶

丁鹤军

  几次坐下来,想为奶奶写点什么,都让泪水打湿了思绪,终不能下笔。泪眼中,奶奶从记忆深处走来:小小的双脚载着瘦小的身躯,摇曳在村口青砖铺就的小路上,苍苍白发,迎风飘逸,深情地目视着远方,盼着千里之外的孙子……
  我的童年是很幸福的。幼小的我依偎在奶奶身旁或伏在奶奶的膝头,聆听从奶奶摇动的蒲扇里飘出的牛郎织女、嫦娥玉兔的故事。古老的文化氛围,曾给年少的我无限憧憬。奶奶讲得高兴时,总是给我和妹妹一点零食小吃。我看看手中的零食,抬头望望奶奶,全然一种年少不知愁滋味的烂漫情趣。
  奶奶的心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故事,而奶奶一生的经历,也是一部凄婉的故事。
  奶奶1916年出生于上海,家境优越。父辈对她宠爱有加,奶娘抚养,丫头伺候,稍大还请先生教其识文断字。年方及笄,奶奶就以俊秀、聪慧和心地善良,成为人见人夸的淑女。至于奶奶后来因何离开娘家,和爷爷结为夫妻,一辈子扎根高邮,奶奶从没对别人提及过。
  只是奶奶嫁到我家,苦难也随之与从小养尊处优的她相随相伴了。那时,家里缺吃少穿,生活清苦,加之曾祖母常年卧病在床,生活负担极其沉重。虽然我家的家境较差,但是弱不禁风的奶奶却勇敢地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她不仅日夜操劳,勤俭持家,还同爷爷开了店铺料理生意,生活虽过得清苦,却很舒心。
  在家庭的人际关系中,奶奶虽出生在上海名门大户,却没有大户人家小姐的傲然与娇气,孝敬婆婆,善待姑姑,家庭关系相当融洽和睦。婆媳情胜似母女,姑嫂谊情同姐妹,这在过去的社会里是颇为难得的。
  不幸的是,小姑还嗷嗷待哺。奶奶历经磨难,饱尝艰辛,在苦水中默默煎熬,支撑着这个即将倒塌的家。奶奶节衣缩食,起早贪黑,勤恳劳作,为的是攒点钱供几个孩子读书、生活。奶奶无怨无悔地做着这一切,才使这个家走过风风雨雨、坑坑洼洼的艰苦岁月。我的父辈们成家立业后,对奶奶极其孝顺、恭敬,也算是对老人家一生付出的回报吧!
  奶奶不仅含辛茹苦拉扯大我的父辈,对我们孙辈更是疼爱。自我懂事起,奶奶便教我背诵“人之初,性本善”,给我讲解孔子的《论语》,教导我治学和做人的基本道理,至今我还保持着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承袭着与人为善的良好家风。
  我在奶奶身边一直长到十八岁。我当兵临行前,奶奶默不作声,只是怔怔地使劲看着我,红肿的两眼噙满浑浊的泪,那目光中充满了万般不舍和无声的期望。我知道,十八年了,奶奶难舍我离她而去!这种纯净、朴素的情感,在我和奶奶的心底涌动着、传递着。
  记得那个秋天,我和驻地都市的一位女孩相恋,并回了一趟故里准备婚事。奶奶兴奋不已,竟用颤抖的手做起了女红,为我的下一代赶制虎头鞋。奶奶去世后,在整理她的遗物时,我们发现了数双非常精致的虎头小鞋。一家人见之,不禁失声痛哭,热泪纵横。
  奶奶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简单而朴实,纯粹而素净。八十三岁的奶奶无疾而终。母亲打来电话告知,突如其来的噩耗使我手足无措,我和妻带着三千里风尘,踉踉跄跄地奔向故乡。
  黄泉路遥,阴阳相隔,奈何桥边奶奶回望故里。从此,骨肉化作灰飞,再不见奶奶的身影。呼喊与哭泣,奶奶都听不见了,只有那云烟往事百折千回,萦绕着亲人的心……
  香烟已渺,烛泪已残,梦已渺茫,魂已隔断。小桥依旧,小河的水在凄风中唱着“呜呜咽咽”的悲歌,我的泪水和冷雨一起濡湿悲伤!

  (作者单位:省公路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1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