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事情做好,首先你得喜欢做这件事,而不是喜欢这件事情的结果。”安·兰德的这句格言,始终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深植于他职业信念之中,犹如心灵的灯塔,指引他不断前行……
始于热爱:精神火种在书页间熊熊燃烧
泛黄、皱巴,甚至有些呈浅棕色的剪报本,已经陪伴他四十余年,这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大概就是这种热爱才催生出一本本宝贵的学习资料,其中两本《启示录》给与我们的是更多的感动与力量。
疫情三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全党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书写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答卷,也让全国人民强烈感受到中国制度的优越,对党、对国家更加热爱!
期间,他办公室的灯光,常亮至深夜。一张张抗疫的照片,一篇篇新闻报道,在他的电脑里不断存储着。经过三个月的辛勤努力,一本包含21个版块、超过4万字的《疫情启示录》问世。这本启示录,记录了方舱医院的建设、医护人员的坚守、志愿者的背影……
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想着怎样给大家讲好党的历史,他翻阅多年剪辑收集的剪报,找出一个又一个的党史故事,先后经过六次修订后,八万多字的《党史启示录》终于定稿。当校对完最后一稿时,他抚摸书稿,感慨万千。
沉甸甸的书稿,彰显党史的厚重,由此发端,“书记讲党课活动”开始了,《胜利的密码》《答案》,主题鲜明的党课闪亮登场,从一开始在站上给党员讲,到村里给党员群众讲,到分局给领导干部们讲,再后来代表分局党委参加了市直工委的党课赛讲,获得了二等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看着他一本本的《日常教育》汇编,我好奇地问道:“你是怎么想起来做这个的呢?”他笑笑说:“我不是喜欢剪报嘛,就想着每月给大家找一些理论学习方面的文章,让大家学一学,一个月一次,这一年下来就是厚厚的一本。一年又一年,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到现在有八个年头了,也算是党员教育的一个创新吧!我的想法就是从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坚持不懈抓好学习,总能给大家带来收获的。看看,现在我们站的同志们精神面貌是不是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呢?”
说着他又拿过来一本《星火》系列,“这是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的时候做起来的,开始是新华社新媒体发了一个‘2021,送你一张船票’的H5互动的链接,我看了以后,觉得非常好,非常有意义,也很生动形象,想着大家肯定喜欢,就在群里给大家推送了,效果非常好。大家都积极参与,分享着自己的‘船票’。这一年,全都是党史教育方面的,后来,就把这个栏目保留下了,又进行了扩展,加入了传统文化、时事政治方面的内容,成了我们的一个“微党课”,这个我们已经坚持五年了。”说着,他自豪地给我一本一本地翻着……
成于匠心:责任在时光中淬炼成金
“上下同欲者胜!”在他的工作日记本上,这句话被写在扉页。
“三八”妇女节活动,是他们站的一个亮点,通过活动的开展凝聚了女职工的心,带动了全站工作的积极向上。连续三年,他精心编辑制作了系列画册,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爱岗敬业的《星火》、宣传报道的《燎原》、节日文化的《火炬》。特别是在《燎原》画册中,他以“小荷才露尖尖角”、“长风破浪会有时”、“千磨万击还坚劲”、“梅花香自苦寒来”、“万紫千红总是春”五个版块,全面展示了他们一起工作的精彩瞬间,记录了他们奋斗的点点滴滴!
每个月,在大家的期待中,新的《活动掠影》画报如约而至,这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刊物,更是他倾注心血、精心策划和打造的一个特别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有“主题学习”、“工作动态”、“传统文化”、“职工风采”、“党史学习”、“志愿服务”等栏目,展示了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奋斗的样子,点点星火、汇聚成炬。
他,一个笔耕不辍的勤奋者。在过去的岁月里,他带领大家发表了170多篇的报道,个人发表20余篇,这些报道不仅登上了《中国交通报》,还出现在了“学习强国”这样的平台上。他的文字,让那些原本只在黄土路边默默无闻的基层故事,得以跨越地域的限制,进入更广阔的视野,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关注公路人的时代情怀。
2023年,在运城市委宣传部、运城市文明办、《运城日报》社、运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相濡以沫·最爱七夕》寻找最美爱情故事征文活动中,他的作品《有你就幸福》荣获三等奖。从他的字里行间里,我看到了这二十五年来,他始终坚守在公路一线,爱人在家很辛苦,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家里的大小事情也只能她来打理。尽管如此辛苦,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也可以说,没有这么好的贤内助,他就不可能取得这么多成绩。相濡以沫,互相搀扶,实属不易,也倍感幸福!
他带领大家先后参加了《中国交通报》社举办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和“微视频大赛”,获得了优秀奖,充分展示了新时代运城公路人的风采,凝聚起了不断前行的力量。
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班组的孔令雯,作为军属的她,平时喜欢写点感悟文字,继而迸发出了极大的写作热情,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成了她不断成长的印迹。我问她有啥感想,她说:“我特别钦佩我们书记,白天在工作,晚上也是写写画画、剪剪贴贴,还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我觉得我都没有他这种毅力,一年一年,能坚持下来,确实不容易。以前,我自学想考消防工程师,学着学着就坚持不下去了。后来,还是我们书记再三给我鼓劲,让我坚持下去,肯定能行!考了两年,在2021年,终于拿到了《消防工程师资格证》。”
她的脸上写满兴奋和感激,紧接着又迫不及待地说:“有他在,我们大家都有目标、有底气,就不会松劲,他‘学习强国’上已经有10万多分了,我们真的是赶不上,他说分不分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年前他积极参加了‘学习强国’的‘一起来学习’活动,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还有文创奖品,我们都挺羡慕的。还有,他非常喜欢看书,特别是党史方面的书,今年都看了五六本了,我们看过他的读书笔记,厚厚的一大本,有200多页了,一页就算200多字,也有4万多字了,我们的学习笔记只有一点点,比起他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他字写得也很认真,我问过他为啥写这么多字都没有一个涂改的呢?他说,心静了就不会写错,慢慢写,不要着急,写读书笔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边写边想,能增强记忆。”
办公室的宣传员祁鹏亮,一个热心宣传工作的小伙子,为了更好地做好宣传工作,刻苦钻研摄影技术,定格了大家一个又一个精彩瞬间,一篇又一篇的图片报道,展现了公路人的精神风采。
他拿出新近整理的党史读书笔记让我看,全是工整遒劲的手写体,取名《自信》,首页上醒目地写着“厚书读薄,薄书读厚”。
我翻开他的剪贴本,那些泛黄的剪报之间,夹着一片干枯的银杏叶,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他说:“我就喜欢这个剪剪贴贴的感觉,这也是一件很上瘾的事情,看见自己喜欢的就想剪。”
合于初心:信仰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随着党课宣讲的不断深入,喜欢听课的人是越来越多,图文并茂、音画声效,历史故事、人物风采,让大家听得是津津有味、回味无穷。与之而来的便是大家精神面貌的变化,从大家的眼神里,能看到大家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渴望和期盼。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女子班组的四位“90”后,聚集在一起,恭敬认真地在稿纸上写下了对党的向往,共同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党的生日“七一”之际,她们一针一线集体绣了一面党旗,向党致敬。
他们时刻准备着,以公路人的使命担当站立在治超工作一线,用自己的奉献和责任,续写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2018年11月27日,在“爱心送暖”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给垣曲县允东村困难群众送去棉衣55件,给晁家坡村送去棉衣61件。
2019年10月30日,给古城镇南町坂村困难群众送去棉衣33件。
2020年11月13日,一辆货车侧翻于站前道路边,他们发现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施救,党员冲锋在前,一边打救援电话、抬伤员,一边疏导交通。事迹随后被《运城日报》报道,彰显了团队的力量。
2021年1月22日夜,一辆拉纸箱的三轮车在站前方突发大火,检测四班的同志们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随后,该救火视频被《中国交通报》微博发布,关注人数达到3.5万人,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最美的超限检测员”!
2021年3月16日晚,一个头发蓬乱、满脸惊恐的大姐走进他们的检测室,请求救救她,由于语言交流不畅,他们及时联系了长直派出所人员,经过详细询问才得知她是苗族人,来这里走丢了,还有一个同伴儿也不知道去了哪里?随后,他们与派出所人员一起将其安全护送到了县民政部门的救助站。
2022年6月28日上午,在站党支部的号召下,“红心献给党,热血颂党恩”的无偿献血活动在全站展开。参加献血活动17人,成功献血13人,无偿献血5200毫升,现场献血的群众和县医院的医护人员纷纷向他们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让他们感到了使命光荣、责任在肩。
2025年2月22日,站前不远处,一辆大货车突然起火,一时间浓烟滚滚、火势猛烈。检测三班的同志们拿上灭火器冲了上去,随后消防队及时赶到,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大火被成功扑灭。运城消防赞扬他们:“凡人微光,传递的是最温暖的力量,愿这样的微光,汇聚成炬,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这些故事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播洒在群众的心田,生根发芽,成为了运城公路人的精神象征。
结语:每个字符都是信念的注脚
临别之际,他拿出一套三本的《星火》系列画册送给我,沉甸甸的,让我如获至宝!当时恨不得马上回去奋笔疾书自己的所见所闻,把他的故事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此刻,落日余晖照在画册封面,“星火”二字异常耀眼……
正如一位同事评价他:“一个人带着一群人,坚持做着一件件普通平凡的事,快乐而有意义!”
他就是,山西省公路局运城分局长直超限检测站站长兼书记吕成民。
(作者:雷崇国 张霞 作者单位:运城公路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