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亮点新闻

因地制宜优势发展 强村富民各显神通

尧都区多种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激活振兴之路

  本报讯 近日,笔者走进临汾市尧都区屯里镇沟上村,沟上村地处市区的现代农业园区边缘,依托地理优势建设正如火如荼。据了解,沟上村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200万元,流转土地100多亩,建设一座集研学、采摘、自种、娱乐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建成运营后,预计集体每年可增收100万元。
  近两年来,尧都区已在壮大提质集体经济工作中,充分发挥市区乡村四级农发公司市场主体作用,因地制宜、优势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范例,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开辟了新的富民产业。
  段店乡的东王村,位于108国道东,市区东边,村北有一条2万多平方米的沟河,沟里堆满了炉渣、垃圾,杂草丛生。去年村党支部组织人力、财力,对此沟进行了整治,同时整治出一座8000多平方米的滑雪场,春节期间,试营业二十多天,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以此推进了东王村的旅游产业,将资源变成了资产。
  县底镇苏寨村,在抗战时期,是河东游击队驻地,临汾攻坚战时成为后方医院。村党总支组织村民修复了红色遗迹,复原战时村貌,建起了苏寨红色纪念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来一批批师生,党员干部参观学习,村党总支借机做起了餐饮服务,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收入30多万元。
  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壮大集体经济,与当地企业联营,通过服务企业壮大集体经济,是尧都区的另一特点。
  东方恒略精密铸造公司驻扎在大阳镇王雅村,多年来,公司300多名员工没有一个统一的食堂,王雅村党总支创办了物业餐饮服务公司,公司与企业结对子,服务企业员工,企业受欢迎,集体有收入。
  段店乡李堡村,地处108国道以西,属于城中村,随着城市的拓展,村里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为此,党支部成立了翊星豪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为所在地的企业提供服务,为农民找活干。“晋南农批”号称北方最大的农贸市场,公司成立后,与“晋南农批”协商签订了保洁服务合同,给市场派进了二十多名清洁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两年来,尧都区创新工作模式,重视优势产业发展,使得具备发展潜力的产业后来居上,实现超越式发展。
  贾得乡南孙村,位于108国道南侧城乡接合部,是一个相对比较优势的村子,村党支部书记郭明奎是名退役军人,在部队从事后勤工作,有着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意识超前的优势,从去年开始,他依托交通优势,在村西打造以花卉+光伏+汽车充电桩为主题的现代农村业融园。目前,他引进的“深圳奥特迅”项目,20多个汽车快速充电桩已投入使用,效果很好。
  新西村位于尧都区汾河两岸城乡接合部,属于相对比较优势的村子。早在2018年为帮贫困户脱贫就引进艾草种植,经过5年的努力,让贫困户脱了贫,随即扩大种植面积,建厂深加工,开办艾灸理疗体验馆,聘请老中医坐堂授课,招聘4名中医药毕业生,从事艾灸技术工作,延伸了艾草产业链,提升了艾草附加值,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吴村镇吴南村,距离市中心10公里,属于一个纯农业村,且村东有1300多亩的滩涂闲置地,为增加集体收入,村“两委”班子在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做出了“以地招商、引资开发”的决定。随后,引进晋生源种植合作社,率先开发了500多亩滩涂地,并从土壤中检测出0.897含量的富硒元素,是国家规定的两倍多。晋生源以此为优势,建起了11个蔬菜大棚,300多亩瓜果基地,发展观光采摘,进行销售。有晋生源成功经验的优势,吴南村的1300多亩滩涂地,都被承包,吴南村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80多万元。
  贾得乡的北席村,位于市区东南12公里处,丘陵地带,沙土质地,有着种植葡萄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村里就种植过葡萄。在外打拼多年的赵彦富,返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后,重拾北席当地优势,扩大葡萄种植面积。为鼓励村民种植,他自掏腰包24万元,从山东、陕西为村民购回了“户大8号”、巨峰等优良品种,自己出资50多万元为村民支葡萄架水泥柱,每根补贴5元。如今北席村全村1573口人,就葡萄人均年收入2万元,去年集体收入32万元。
  据悉,尧都区在放大优势、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成立了临汾市尧都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六大业务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尧都区壮大集体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2022年底,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127亿元,较去年全年增收354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624万元,较去年全年增加4626.9万元。(高本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1期

  • 第2023-08-29期

  • 第2023-08-25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18期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1期

  • 第2023-08-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