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盂县推出情感融入、精准纳入、稳定收入、加大投入和数据嵌入的“五入工作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扎实做好政策兜底、动态监测、产业兴农等体制机制,全县上下形成了干部担当、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盂县脱贫群众虽然已经实现脱贫,但大部分乡镇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巩固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仍然很重。”盂县县委书记梁海昌说。为高质量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该县创造性地推出“五入工作法”。一是情感融入,拧成了全民参与的一股劲。梁海昌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今年带头跑了42村186户,向群众问收入、问困难,问出了群众的心里话,问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通过“问、查、盯、追”,以身作则落实主体责任。在他的带领下,34名县级干部两人包一乡,一人包一村,模拟考核抓整改;13名乡镇书记、27名部门“一把手”争先恐后打擂台、比干劲;237名驻村干部和313名村主要干部齐心协力,真心实意办实事。二是精准纳入,守住了不发生返贫这一底线。建立“一库两线四举措”工作机制,通过“三看三确保”,让村喇叭响起来,明白卡发下去,网格员跑起来,党员干部包村到户,结合重点时节、受灾摸排等,嘘寒问暖送关怀。动态监测排查到户,帮扶成果明白到户,一户一卡上墙,家庭成员、政策享受、收支数目一目了然,面对面算账交账,月更新、季核实、年结账,赢得群众信任。三是稳定收入,走出了“三业增收”的一条路。坚持发展产业、稳岗就业、创新创业促增收。11个帮扶车间、31个龙头企业、1410家合作社带动脱贫户、易地搬迁户稳定增收。前三季度,全县脱贫人口收入同比增长了15.8%,转移性收入占比22.08%,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收入占比78.92%,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四是加大投入,激活了全面振兴的一盘棋。近三年县级财政专项衔接资金投入年均增长5.36%,今年争取各级专项资金2.78亿元,县政府拿出1.2亿元用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和“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同时,储备专项资金600万元,乡村书记大比武、项目观摩亮晒评,今年集体经济收入百万村40余个,十万元以上村全覆盖。五是数据嵌入,织牢了数字治理的一张网。用好大数据,建设八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数据说话防风险、数据提速增效能、数据管理见实效,数字赋能巩固衔接。依托去年新建的数智城拓展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溯源等应用场景,搭建农产品供销直播和“智游盂县”平台,推进合作景区、酒店、商超、车站提质增效,让农文旅产业搭上数字化“快车道”,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梁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