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家孩子,我在1949年就“成家立业”的《山西农民报》跟前,算是她的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她陪伴着我成长。就算我考上大学离开农村,在城里参加工作,我的根仍然在农村。
我在晋西北岢岚县的一个村子里生活了整整18年。那些年,爷爷担任着生产队的干部。每天邮递员给生产队送来的报纸里就有《山西农民报》。爷爷经常在煤油灯下嘀咕报纸上的内容,有弄不清楚的地方,便叫来当老师的父亲帮忙“翻译”。诸如肥料配比、庄稼病虫害防治、霜冻预防等技术,都是爷爷从《山西农民报》上学来的。爷爷通过报纸这个“老师”,加上他对本地情况的熟悉了解,还真琢磨出不少农业种植方面的好办法。
有一年,生产队的几亩菜地遭遇虫害,村里买回来的农药也用光了。情急之下,爷爷通过翻阅那一摞《山西农民报》从中找到了一个好法子。爷爷发动社员用大锅煮出几桶“药水”,有效地杀灭了那些害虫,保住了那几亩菜地。爷爷从《山西农民报》上学到的这些法子,赢得了社员们的一致夸赞。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时,家里分到的田地和牲畜让母亲难以应付,父亲便按照《山西农民报》上科学种植的法子,专门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蔬菜。种植过程中,严格按照《山西农民报》上的技术要求备墒、施肥、用种、打药。一年下来,我家5亩地的收成远远超过别人家十几亩山梁地的收入。第二年,乡亲们纷纷效仿。没过几年,我们村子便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
我参加工作后,母亲和好多乡亲还在村子里种地养羊。每年春节,好多人来我家,让我帮他们拿主意,看今年种地种啥好,并让我帮忙代购种子、农药、化肥等,我都一一应承下来。我和他们说,自己年年都自费订阅《山西农民报》,为的就是从报纸上给大家留心种地和养羊的好法子,帮助大家靠科学种植养殖来增收致富。
有心栽花花馨香。我在《山西农民报》上替乡亲们收集种植养殖资料的同时,报纸上的文学作品也把我引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在《山西农民报》编辑刘雅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十几篇散文作品登上了《山西农民报》。父母亲高兴地说:“《山西农民报》不只是咱农家人的好帮手,还是咱一路成长进步的好老师。”
凭着《山西农民报》的帮助,我的家乡在“一村一品”建设中,成为有名的架豆专业村。我也凭借在《山西农民报》和其他报刊上发表的几百篇小说散文作品,先后加入了山西省作家协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成为一名业余作家。
中国工商银行岢岚支行管理部经理 白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