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新闻

一文之交一生情

  《山西农民报》是我第一次投稿的报纸,也是我发表第一篇作品的报纸。
  我爹上过几天学堂,粗识文字,又当过多年村干部,每天都要从大队拿报纸回家看。20世纪70年代,我们只能看到《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和《雁北报》。后来多了《经济日报》,还有我喜欢的《山西农民报》。
  报纸上的文章篇幅不长,内容实在,语言通俗,都是跟农民密切相关的文字。无论新闻报道还是各个小专栏,都给人特别亲切的感觉。40多年过去了,还能回味到那种温馨和力量。从编读关系看,《山西农民报》对农民、对社会、对读者和作者都是一种知心关怀。
  话说当年,农村改革的东风吹暖希望的田野。我和辛勤耕耘的父辈一样兴奋。报纸上的每一条消息都不放过,看得如痴如醉,给人们讲得眉飞色舞,乡亲们听得津津有味。因为说的都是远近乡村的新闻、农业科技、致富路径、趣味文艺。生动的生活,激发起我用文字表达的欲望。
  生平第一次投稿,我把构思的一则情节简单的小故事,内容是有关一对青年男女因村办企业事宜陷入爱情危机,而后重归于好的小小说,寄给了山西农民报社,本没抱发表的期望。不久却收到报社寄来的长牛皮纸信袋,里头装着2张叠成8折、1985年10月22日的《山西农民报》,我的作品刊发在4版“向阳花”副刊头条,还配了压题图与插图。
  我原来的题目是《巧花和王阳》,编辑老师将题目改为《她,错怪了他》,两个题目对比,高低立现。而且,里面的语句也有几处较大的改动,比我原来写的更生动合理。这让我产生了特别的敬意,编辑老师就是这样对待一篇不成熟的作品,对待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作者。
  收到报纸后,我首先给我在新疆军报当特约通讯员的二哥寄去了一份,他在回信里鼓励我好好学习,创作更多好作品。
  后来我离开农村,就很少看到《山西农民报》了。工作后也很少写作。2018年,受手机微信文章的影响,我又提起笔,开始在公众号和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断断续续创作了近百万字,虽然作品稚拙,但能与更多的朋友分享交流。2021年,我加入了山西省作家协会。有的朋友说我这是“厚积薄发”,我听了只感汗颜。
  看到《山西农民报》的征稿启事,想到近40年的缘分,我才恍然大悟,自谑原来“英雄有出处”——编辑老师发表我的处女作,无声地鼓励我于文学道路上走下去。可叹我竟然起步即止,30多年后才续起前缘。
  一份报纸,勾起无数人对一个年代的怀念。
  一份报纸,成了一个写作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朔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朔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商银行怀仁支行 武国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06期

  • 第2024-12-03期

  • 第2024-11-29期

  • 第2024-11-26期

  • 第2024-11-22期

  • 第2024-11-19期

  • 第2024-11-15期

  • 第2024-11-12期

  • 第2024-11-08期

  • 第2024-11-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