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5日,在山西东大土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大型土壤调理剂生产设备正在运行中,搅拌桶飞速旋转,将各类原料混合。控制台前,研究人员精准调整数据参数。
山西东大土壤公司位于盂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烟循环经济产业园。该公司依托集团自有矿山,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农科院等国内外大学和研究院所合作,吸引以徐明岗院士为代表的全球高层次人才,成立了“山西农业大学——东大土壤健康研究院”,投资建设了年产120万吨以上的矿源土壤调理剂生产车间,构建了集温室土壤修复、果园土壤健康、土壤生态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农业服务体系,致力于研制土壤调理产品。项目达产达效后年上缴税收3000万元,安排150人就业。同时共建“土壤健康山西省实验室”,力争建成“土壤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中国的土壤健康贡献“山西智慧”。
盂县依托区位优势,主动把握京津冀、雄安新区建设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及省市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坚持项目建设加速度,转型发展强动能,举全县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县委、县政府实施的“重大项目建设年”战略,大力推进山西东大土壤公司发展项目等70个重点工程项目,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重大项目建设年”指挥部介绍,重点培育发展清洁能源、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等六大产业,高质量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民生保障重点产业类、基础设施类、社会民生类等70个项目中有续建项目36个,总投资221.0亿元,新建项目33个,总投资72.97亿元,前期项目1个,总投资27.26亿元。续建项目一季度全面复工复产,新建项目一季度开工率要达到35%以上、上半年达到80%以上。
在建设中,盂县全力打造“两大基地”,煤炭先进产能占比94.12%,新能源装机148万千瓦占比42.5%。围绕“8+1”打造静脉小镇,固废利用产值32亿元。融合农文旅康发展,布局循环经济、低空经济、院士经济、数字经济等,加快新质生产力生根发芽。重点推动坤宁煤矿3月底前实现联合试运转,6月底前实现联合试生产,清城、南湾、金恒等6座停缓建矿井上半年开工建设,玉泉煤业尽快转产,常顺、兴峪2座生产煤矿完成生产能力核增,力争全年煤炭产量达到1600万吨以上,煤炭工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重点抓好新能源项目监测调度,确保三峡10万千瓦光伏复合发电二期等已并网的项目应发尽发、能发满发,推动鑫卓益、弘盛鑫、华电等新建项目上半年应开尽开、早日入统,确保全年发电量达到116亿千瓦时,规上电力工业总产值达到36亿元。发挥欧冶链金废钢行业的拉动作用,力争全年产值达到30亿元。依托市级耐材专业镇,着力破解制约耐火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复工复产。推动东大土壤、晋盂工服、大地海科等项目年内实现投产,推动太钢鑫磊、中石鼎鑫等存量企业充分释放产能,启动中石鼎鑫第二条生产线项目,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力争全年新增工业产值6.3亿元,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7%以上。
为加快产业项目引进、落地、投产,盂县建立了县委书记县长总负责、县委常委包产业、县级领导包项目、乡镇部门包任务的四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制度,对每个项目定职责、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环环相扣,全程跟进,一盯到底,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
在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中,盂县县委、县政府紧盯国家中央预算内投资适当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关注国省专项资金,争取更多项目进入财政和厅局的盘子,目前已争取各项资金4.84亿元。同时,激发和利用民间资本,创造条件、完善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家乡。在此基础上,盂县加大招商力度、做好优引评估,确保每季有新项目签约落地、新项目更新入库。去年以来,盂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共20多个,签约资金共计200多亿元,已有14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十四五”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家。
盂县县委书记梁海昌说:“盂县在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年’中立足‘煤电+新能源+储能电站’,打造新型综合能源输出基地;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成效初显。我们将通过高质量转型发展,让盂县真正实现地下转地上,原料变产品;单一转系列,低档变高端;粗放转集约,分散变规模,速度转效益。”(梁贵斌 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