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大同市平城区各街道、社区精心策划非遗主题活动,以互动体验、课程培训、新媒体传播、民生服务等创新形式,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光彩。
在市级砖雕传承人盛向东的工作室里,新华街道新悦社区正组织志愿者们进行观摩。看着盛向东的刻刀在青砖上游走,志愿者小王忍不住感叹:“原来这些栩栩如生的花鸟都是一凿一刻磨出来的,每道纹路都藏着故事,太了不起了。”
这样的活动不胜枚举。正是凭借这些活动,平城区各街道、社区以“非遗手作”为桥梁,将传统技艺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的文化实践,居民们乐在其中,也对非遗有了更贴切、更直观的感觉。
开源街道民懋社区推出“抖音直播+非遗传承”互联网模式。传承人边示范边讲解,直播间弹幕不断刷出“666”和“大同骄傲”等留言。“以前觉得非遗是老古董,没想到直播间里这么潮!”网友“一只鱼”留言道。民懋社区的这一创新举措让缠花技艺收获了众多粉丝,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报名参加线下体验课。
各街道的就业技能培训更让非遗传承开出惠民之花。大庆路街道吕大姐说:“女儿把我的作品挂上网络平台,意外开辟了家庭副业,每月还能有额外收入贴补家用。”据开源街道负责人透露,辖区目前已有20多位居民通过非遗培训实现了灵活就业,手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
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大同非遗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秀梅更是坚持“以艺育人”,培养了一批剪纸爱好者。如今,她培养的学生有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有的深入学校、社区成为志愿者,为非遗保护和传承贡献了力量。吴秀梅在剪纸课堂上这样对学员们说:“当你们用窗花装点生活,用技艺创造价值,那就是对非遗最生动的传承。”(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