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清明节到来之际,省高院驻浑源县大仁庄乡岔口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开展清明纪念英烈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传统,厚植家国情怀。
抗战时期,岔口村黄土坡自然村曾是浑源县委办公地点,滹沱河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就在这里诞生。
1940年6月6日,浑源县基干游击队分队长王万才受县委指示,率领队伍于川下张庄一带完成购粮任务后,返回县委机关驻地途中,因天降大雨、天黑路滑无法前进,就近夜宿黄土坡村,被汉奸出卖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包括王万才在内的18名战士遇难。
为了铭记他们的英勇事迹,省高院驻村工作队队员廉清玲去年先后多次前往浑源县档案局挖掘尘封的记忆,认真查阅档案,逐页摘抄整理相关资料。同时利用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征集线索,深入实地勘察战斗遗迹,还原抗日场景。93岁的村民李秀连专门找到廉清玲说:“有的烈士们十几岁就牺牲了,没有后人,希望能立个碑,让后人记住他们。”这些话语深深地烙在廉清玲的心里。经过多方努力,省高院驻村工作队于去年9月30日在该村竖立起一块黄土坡惨案铭记碑,详细记载了发生在八十多年前的那场惨烈战役。
廉清玲表示,立碑是对烈士们的深情告慰,更是对后人的鞭策激励。碑文中记录的每一场战斗细节,都凝聚着烈士们的不屈精神与深沉家国情怀。通过清明节祭奠英烈,可以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爱国情怀。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