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
兴县莳汾镇程家沟村人,年少创业时的一次阅读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前几日应约参加朋友聚会,闲谈中提起由毛泽东亲笔题写报头的《山西农民报》,一下勾起了我与这份报纸相遇相交的记忆。三十多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发展方向。
我是兴县莳汾镇程家沟村人。1990年的春天,当时我刚初中毕业,家境贫寒,前途暗淡,父亲让我去给表叔做徒弟当木匠补贴家用。一天中午吃过饭后,主家拿出几张新报纸,铺在地上让我躺下休息。平时酷爱阅读的我,拿起仔细看起来,突然看到一篇快速养猪法,详细介绍了利用科学养猪的方法。这篇讲述忻州市合索乡中专生张秋平脱贫致富的事迹深深吸引了我。我当时心中一热,这不就是我苦苦追寻的希望之路吗?我马上请假离开,当即就怀揣着仅有的12块钱工资坐班车去了忻州合索张秋平家。我白天帮他加工饲料喂猪,晚上睡在猪舍旁观察猪的习性和病猪吃药后的症状,并且对照资料写笔记。看到我十几天一直坚持刻苦学习,张秋平夫妇非常感动,将自制的科学养猪剪报、各个阶段育肥猪的饲料配制方法、常见病的防治和几年记录养猪疾病诊断治疗的笔记无偿赠与我,并告诉我《山西农民报》读者信箱的联系地址,还买票送我回家。忻州之行我收获满满,说干就干,修猪舍、买猪仔,饲料贵我就用粮食、食盐、鸡蛋壳、石灰粉、野菜自己配,遇到疑难,我就通过《山西农民报》读者信箱联系山西农科院专家解答。240天过去了,猪顺利出栏,我赢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阅读改变命运,我的这段经历,正是无数农民通过一张报纸叩开命运之门的缩影。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难忘,所以感恩。感谢《山西农民报》对我数十年创业路上的引导和帮助。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我发展路上的指路明灯。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一直与《山西农民报》相伴,不仅坚持订阅,还成为山西农民报的特约通讯员。
在数字时代,尽管新媒体快速发展,《山西农民报》依然以权威、实用、贴近的特质扎根乡村,它解决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更是赋能乡村振兴的工具箱。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中,它的能量将催生新质生产力,让创业路上的朋友们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