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金建强 郭云明)7月30日,省鸡产业技术体系“部省联动”工作启动暨技术创新交流会在太原举行。会上,省鸡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李建慧教授和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赵桂苹研究员代表双方签署“部省联动”合作协议。
此举预示着未来国家战略与山西实践深度耦合,将打通山西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转化、资源整合的关键通道。
近年来,我省鸡产业一直保持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2024年,全省蛋鸡存栏10132.85万只,肉鸡出栏24447.48万只。在龙头企业培育方面,涌现出了大象农牧、晋龙集团、国青禽业、阳泉龙飞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肉种鸡繁育、商品蛋鸡、肉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等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有力地推动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稷山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性产业联合体模式成了全国蛋鸡产业的标杆。
但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我省鸡产业仍存在明显短板。突出表现在:高产高效的核心种源群空缺;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应用能力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差距;产业链的韧性有待提升。在会上,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张绚介绍了山西鸡产业发展的“成绩单”与“问题表”;李建慧教授详细解析了山西鸡产业发展现状与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对山西鸡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步高教授指出,“部省联动”,“联”是一种机制,“动”是一种方式。希望双方在项目、学术、产业、技术、问题等方面携起手来,在协作中多走动、多互动,共同推动“部省联动”走实走深,支撑山西鸡产业高质量发展。
赵桂苹研究员说,“部省联动”是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要求的一个创新体制。双方联动,首先要摸清山西鸡产业需要解决什么,一定要找准合作的发力点。其次,要做好怎么解题的问题。今后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将本着“大手拉小手”的原则,在企业大数据利用、产业链经济价值评估等方面加强与山西鸡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对接和互动,努力提高双方在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方面的“显示度”。
在开放式交流环节,大象农牧、晋龙集团、国青禽业、山西晋星等龙头养鸡企业代表,现场就生产中的技术痛点、政策上的需求等问题与在场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营造浓厚互动气氛。“部省联动”工作启动后,省鸡产业技术体系邀请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针对山西家禽种业的发展进行了座谈指导。
在山西禽业节粮增效技术研讨会上,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呙于明教授,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赵桂苹研究员先后上台作了《鸡的低蛋白低豆粕日粮技术进展》《中国肉鸡产业现状和创新趋势》的交流研讨报告。
据悉,“部省联动”构建“国家引领+地方落地”的协同创新生态后,我省有望在肉鸡联合育种攻关上实现新突破,在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上树立新标杆,在成果转化与技术示范推广上跑出加速度,在鸡全产业链创新上做出山西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