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思

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增强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以更高的站位、以更大的力度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文物和文化遗产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我们回首过往、立足当下、开创未来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健全管理制度、健全保护机制,做好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监管,加强对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前、中、后期的调研、监测与评估工作,抓紧做好濒危文物的抢救,将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城镇化发展规划,做好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工作,实现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仅仅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发掘文物和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比如,依托国宝级文物、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考古遗址公园等开展活化利用试点,加强对我省重点文化遗产的梳理、研究与阐释,多种形式讲好山西历史文化故事,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公众能看懂文物、走近历史、融入文化。
  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让其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文物和文化遗产要融入社会,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其价值。要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发挥其为传统教育提供基本素材的作用,以文化自信激发强大精神动力;要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发挥其在扩大对外交流、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作用,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文物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载体,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底蕴。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是人民之福,也是神圣的使命担当。我们要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努力释放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让人民更好地触摸过往、感知历史,从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郭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08期

  • 第2022-08-07期

  • 第2022-08-06期

  • 第2022-08-05期

  • 第2022-08-04期

  • 第2022-08-03期

  • 第2022-08-02期

  • 第2022-08-01期

  • 第2022-07-31期

  • 第2022-07-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