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评论

保护促进小杂粮 打造优势品牌

  7月22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山西省小杂粮保护促进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小杂粮产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我省南北横跨六个纬度,中南部温和湿润,北部寒冷干燥,境内山涧、河川、盆地交错,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丰富的杂粮品种资源,是优质小杂粮的黄金产区,成就了山西“小杂粮王国”的美名。莜麦、荞麦、芸豆、玉米、高粱、小米……全省从北到南种植生产的小杂粮品种多、品质优、产量高。然而,品牌建设以及规范化管理,却一直是山西小杂粮发展的短板,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对消费者来讲,优秀的品牌是一种信誉的凝结。好品牌一旦在百姓心中确立起来,成为象征质量和安全的符号,就会放心购买和持续消费。显然,加快建立小杂粮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制度;支持和鼓励小杂粮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加强小杂粮出口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全国小杂粮出口交易中心、产品集散中心等,已是做优做强山西小杂粮品牌的当务之急。
  品牌化的过程,也是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控制、产业化经营的过程。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构建地方政府、农企及农户发展品牌、创建品牌的新理念、新方法,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十分重要。

撰稿王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09期

  • 第2022-08-08期

  • 第2022-08-07期

  • 第2022-08-06期

  • 第2022-08-05期

  • 第2022-08-04期

  • 第2022-08-03期

  • 第2022-08-02期

  • 第2022-08-01期

  • 第2022-07-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