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办公室窗台上有一株树马齿苋,蜗居在一个不起眼的小瓦盆里,不经意间,它就伴随了我十几年。
最初栽时它很小,小茎小干,五六片叶子,我便找了一个小瓦盆,足够安放它了。但一天天不知不觉中它在长大,露出的根茎也粗壮起来,分了五六个大枝,大枝上又有三五个小枝,就这样,枝枝丫丫地伸展开来,叶片密集,肥厚光滑,鲜绿亮丽,雅致美观,蓬蓬勃勃地挺立在窗台上,净化着一方空气,营造出一片绿色的天地,常常吸引着我的目光。
长到现在,原先的小树大盆变成小盆大树,盆高成了株高的1/4,盆直径是冠径的1/3,常常看着那个小瓦盆,觉得头重脚轻、委屈了树马齿苋,有时还很担心如果根茎伸展不开就会枯萎。有些不忍,毕竟它陪了我很多年。累了的时候,它肉肉的深绿的叶子很养眼;烦了的时候,它旺盛的生命力给我前行的勇气。有时间就浇点水,没时间一周不浇水它也没事,尽管叶子会由亮绿变成灰绿,但只要一浇水,它就又绿里透亮,绿得张扬、亮得晃眼。看着那个小瓦盆,我总想着换个大点的盆,但似乎小盆也没影响它的生长,它每天都依旧繁盛地挺立在窗台上,我也就一拖再拖。直到有一天,同事养的花枯萎了,一个很大的花盆不用了,我便捡来准备换给树马齿苋用。
想着很简单,拔出树马齿苋放进大盆就行了。但怎么也拔不动,想想鲁智深还倒拔垂杨柳呢,这么一株小植物我都拔不起来,真不服气。但是,使尽浑身解数,怎么也拔不动。没办法,开始挖土,这才发现,拨开表土,下面密密匝匝的根盘绕着缠在一起,根本动不了,几乎看不到什么土了,全都是细细的根,顺着花盆缠绕着、纠结着,细密的根织成一张强大的立体网。惊讶之下,我找了一把裁纸刀,想顺着盆割断根,将它与盆分离。一刀又一刀,割在坚韧的根上,很费劲,看着不粗的根,但刀割在很多根上,就很难,这也就是“一双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几度担心刀被用坏,耐心地割了一圈,只割开了表层,下面还网结着;再割、再拔,割一会儿,便试着拔一会儿,折腾了一中午,终于拔出来了,很轻的根,一个完整的花盆形状的、灰白色的根网密密匝匝地罩着直根,很漂亮。原先我在盆底垫了一块毛巾,从盆底小洞延伸出一些根,在毛巾上织就一幅美丽的根图,仿佛花冠。这就是不起眼的根,平常只知道它起着固定植物、提供养分的作用,也知道根深才会叶茂,但仅此而已,总是欣赏着花和叶,从来不会欣赏根。如今,我是深深地欣赏着根,感叹着,根有着怎样顽强的生命力啊!盆小,不能向下伸展,就顺着盆缠绕着、回旋着生长;盆底有个小洞,就顺着小洞出去,继续伸展。拼尽全力、想尽办法,一味地伸展、伸展……直到将泥土都变成了根,仍然在完成着自己的使命,就用一个根网,继续支撑着枝干的繁盛。想起一首歌,“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根”,唱歌时感受不深,现在才觉得,原来留住根这么重要。只要有根,就有生命力;只要有根,就会生生不息。我被根深深地感动了,这就是根的伟力、这就是根的魅力,它比那些花和叶更漂亮、更有吸引力、更有内涵,因为,它才是希望之源,它才是生命力所在。
我恍然大悟,中华民族之所以绵延5000多年,就因为有根,有着庞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那细密的根,延伸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延伸进每一个节日、延伸进每一个村落、延伸进每一本典籍、延伸进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从而织就一张强大、密结的网,保护着民族的直根茁壮成长,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它总是在全力伸展着自己,默默提供着养分,成就着中华民族,保护着祖国的繁荣昌盛。
李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