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副刊

泡馍

  南方人吃泡饭,北方人吃泡馍。家乡的泡馍有羊(汤)杂割泡馍、羊肉泡馍、杂割菜泡馍等,还有将泡馍烩锅或加菜肴煮沸,就是家乡人爱吃的胡卜馍。其中,羊肉胡卜颇有名气。除这些颇具特色小有名气的小吃之外,庄户人家常吃的叫滚水(开水)泡馍。滚水泡馍是庄户人家的传统早餐。它简便、省时,也较实惠。清早起来只需烧锅开水,在大碗中冲个鸡蛋或是荷包两个鸡蛋,再切些馍片泡上,就是一顿连吃带喝的早餐了。无须炒菜烧汤,只要有韭花、咸菜或油泼辣子就行。不论春夏秋冬,只要清早一碗开水泡馍下肚,便能使人觉得胃肠滋润,浑身舒坦,一整天都精神。早上起来,肠胃需要滋养,体内也需要补充水分,吃泡馍正好应了这样的需求。如果只吃干饭,肚子里总觉得不美气,不贴褶,甚至觉得燥火难忍。晋南人这样说家乡的泡馍,也许会招来讥笑,说晋南人小家子气,只会吃泡馍不会吃白面;有好心者还会忠告“吃泡馍伤胃哩!”之所以有人对泡馍持这样的看法,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我们家乡的人、家乡的水、家乡的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所以,泡馍在家乡老辈人的心目中是永远也不能否认的,更不能否定它。家乡人既勤快又好苦。在我的记忆中,庄户人家男耕女织分工明确,男人主外,为了地里的农活,从不肯在吃饭上费时;而女人主内,为了纺织和家务,也往往不把做饭当回事,好像只在蒸馍上才肯下大力气,忙上一大晌,蒸一锅馍往往可吃好几天,一日三餐馍当家,泡馍便是其中的早餐了。到了农忙时节,不少人为了赶趁农活,早上起来索性把喝碗泡馍的时间都省略了,只带个馍布袋,装根大葱带壶水,就往地里赶。所有这些生活习惯,成了自然。仔细想想,我们的老祖宗,为了生存,该是多么的艰辛?从而锻炼了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才使他们的胃功能特别好、特别皮实、特别能吃“苦”,反过来从苦中享受到甜,以至于离不了泡馍了。
  再说家乡的馍与众不同。它的蒸制过程,既不用市场上买的酵母粉之类的发面剂发面,也不用碱中和面中的酸。发面时用自家制作的酵子,面发好后掺上干面,加水揉透剁坯,再放热炕头醒发好才上笼。这样蒸出的馍不但好吃,而且还能放较长时间不霉变。用这种馍泡馍,绝不会像用碱蒸的馍那样变糊发涩。再说这泡馍的馍、水和盐,这里面也有门道,馍必须是硬馍,家乡人称酥馍(凉馍),一般讲究用刀切成馍片泡;软馍、回笼馍泡馍是很不好吃的,原因是软馍和回笼馍水分大,再泡馍就不再“吃水”了,泡出的馍口感差。水属于涑水河系,且必须是翻滚的开水,即滚水。用滚水泡出来的馍,能充分熟化馍中的淀粉,泡出原粮的本质来,会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同时,馍的吸水性也会大大增强,泡出的馍会像开了花一样膨胀起来,加上池盐(也叫潞盐)调出清淡的咸味,吃起来才绵软、柔和、爽口,满嘴生津,老幼皆宜。对泡馍家乡人还有这样的说法:“没牙的人都离不了。”小孩没奶吃时,靠泡馍喂养;母乳哺育的小孩稍大点要断奶,也是先吃泡馍再吃别的食物;老人牙齿脱落,还是靠泡馍养活,卧病在床的病人,不想吃东西,冲个鸡蛋或是做碗荷包蛋泡点馍,便能香喷喷地吃一碗,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泡馍还是一种应急食品。如家里突然来了过路的客人,他又马上要走,别急,一碗热腾腾的荷包蛋泡馍端上来,趁热吃了再走;如家里人突然有急事外出,也同样先喝碗鸡蛋泡馍垫垫底。我想,在老辈家乡人的肌体里,恐怕都流淌着泡馍所滋养的血脉;在他们的性格中,必有泡馍赋予的那种朴实和无华;在他们的头脑中,更有泡馍升华的智慧和才能。清末维新变法人士杨深秀,在北京做官后,实在想吃家乡的泡馍,就专门在家乡物色了个专做家常饭的能手,去蒸家乡的酵子无碱馍,供杨深秀早晨喝泡馍;柴泽民、卫逢棋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抗日打游击,靠的是“泡馍加步枪”,他们无论到了谁家,那个人家都要给他们先做碗荷包蛋泡馍吃。后来,他们到了北京和省城,仍然想念着家乡的泡馍,家乡人便蒸了不少白馍,还备了家乡的碾韭花,不远千里带了去。总之,在异地的家乡人,恐怕谁都有念念不忘家乡泡馍的那种情结。
  我对泡馍有着深刻的体会和别样的情缘。我的高小初中时代,就是靠泡馍支撑过来的。在上高小初中时家贫,没钱上灶起火,我与不少同学都是每周回家取两次馍,上“水灶”。那时也不像现在天天有白馍,多数情况下是玉米糕糕下面馍,甚至还有蒸熟的红薯,几乎不带菜,只备一包盐就行。间或带些咸菜,或是辣子、韭花,那就很不错了。开饭时,拿来碗,把馍掰碎,放些盐,到大灶的锅炉前,排队泡泡馍。粗粮泡的馍当然不及白馍好吃,可那时我和不少同学一天三顿,顿顿吃,天天吃,直吃了5年,竟没觉得有多苦,也没得过什么胃病,照样吃得有滋有味。有时有点油泼辣子,往泡馍碗里一搅,那就很像集市上卖的杂割菜了,香辣香辣,即使三九天,也能吃得浑身冒汗。
  我到省城上学时,因吃灶上的饭一时还不适应,竟怀念起家乡的泡馍来。于是我美美泡了一大碗泡馍。可是,吃起来却没吃出那种地道的滋味来。后来才知道,那是用碱蒸馍的缘故。
  如今,家乡人生活今非昔比,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也在发展变化,与时俱进。滚水泡馍在家乡人的生活里也开始有所淡化,倒是牛奶泡馍、豆浆泡馍、鱿鱼汤泡馍悄然兴起。而对于多数老年人,尤其是庄户人家的老年人,仍然对滚水泡馍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尽管家乡的泡馍独具特色,但它毕竟还是家乡人的一种大众食品,上不了大雅之堂,包括羊肉胡卜,也在宴席桌上没有位置。不过我们却能透过泡馍,窥见家乡人的生活缩影,这种勤劳、朴实、坚韧、节俭的良好美德,永远都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景学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16期

  • 第2022-08-15期

  • 第2022-08-14期

  • 第2022-08-13期

  • 第2022-08-12期

  • 第2022-08-11期

  • 第2022-08-10期

  • 第2022-08-09期

  • 第2022-08-08期

  • 第2022-08-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