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并州汾河岸畔的赵望进先生的工作室,挂有四幅书画条屏:“葫芦图”“紫藤图”“牵牛花图”“丝瓜图”,非常抢眼也非常养眼,世人皆知赵先生的“赵家隶”了得,却不知赵先生诗、书、画俱佳。这四幅条屏俱为赵先生所创,绘画部分,先生兼工带写,用墨赋色皆柔和概括,奔放浑厚,表达作者游心于万物、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心境。让人怦然心动的不只是先生的书法和绘画,还有四首题画诗,也是格外精彩、意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
题葫芦图:拉拉扯扯到深秋,大大小小挂枝头。若问心心装个甚?剖开肚肚籽籽稠。
题紫藤图:紫袖婆婆娑娑舞,青藤枝枝蔓蔓多。风吹郁郁香香远,召来虫虫鸟鸟歌。
题牵牛花图:缠缠绕绕顺竿爬,嘀嘀嗒嗒吹喇叭。红红紫紫多烂漫,此物原称牵牛花。
题丝瓜图:藤蔓无声寸寸攀,丝丝缕缕互牵连。尽享曲曲折折乐,瓜瓜相吊瓤不甜。
赵先生的这四幅条屏,融诗书画为一体,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四尺对开的四幅条屏,以老辣的线条入画,处处表现出先生书法线条的深厚功力,亦写亦画,把这四种不同的藤蔓植物表现得别有姿色和风味。题记是赵先生用其独具一格的隶书笔意、篆书结体、行书运笔着墨书写,再加上先生原创诗句入画,有画龙点睛之妙,真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诗里的动词非常生动,寓动于静,静中有声,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葫芦、紫藤、牵牛花、丝瓜的形、色以及内外特征描述得淋漓尽致,把画面营造得生机盎然,引人入胜。看似俚俗无华的语言,表达出了作者热爱生活的诗心和本色拙朴、风致别然的诗境,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贴切、生动、传神和盎然的诗情。美哉!
有评论家评注,这一组诗,看似张打油,实则白乐天。乐天者,白居易也。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倡导并实践了诗歌语言的通俗化,笔下的篇章常以口语入诗,清新易懂,富有韵味,取得了卓越成就,赢得了“诗魔”“诗王”的美誉。通俗不代表简单,白居易在诗歌方面的努力不比孟郊、贾岛轻松。“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只不过他的艰辛是在追求诗篇的通俗化、大众化。无论长歌“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还是短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都是传诵千年的名篇名句。
打油诗从唐朝流传至今,已经有近1400年历史了。这期间,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都参与其中创作,留下许多奇闻趣事,名篇佳作。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有打油诗传世,而民间的打油诗更多。
当今时下,就有网名为“大曾画画”“老树画画”创作了不少打油诗,以诗配画的形式在网络上发表,很受读者喜欢。如大曾的:生活也有烦恼,不知如何是好。爬上高山一望,大都随风吹跑。偶尔笑笑人家,也被人家笑笑。人生不过如此,何必斤斤计较。另一首:解开衣服脱下袍,自己身体自己挠。他人岂知痛痒处,爽与不爽差分毫。老树的:心远无成败,山高看月小。不管什么事,没啥大不了。另一首:最是难熬过盛夏,无事尽量宅在家。出门摇把小扇子,渴了买根绿豆沙。另一首:案头一捧新绿,心中几丝清凉。再把手机关掉,体会啥叫安详。大曾的作品,以鹤发童颜的老翁入画,配以白话小诗,加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直抵人心最深处。老树的作品,多以古典山水为背景,长衫先生为主角,简洁风趣,天马行空。他们一首首率性有趣的打油诗,雅俗共赏。
拉拉扯扯说了这么多,缠缠绕绕说也说不完。在浩如烟海的诗歌天地中,每一个诗歌品种都有自己灿烂的美颜。我想说,我们致敬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欣赏文辞尔雅的唱诵吟哦,也很喜爱充满人间烟火的妙语连珠,风趣幽默。
想起学习《诗经》时,老师说风、雅、颂,风最能穿越时空,因为它最贴近你,最能给你带来心灵的清凉。
大暑之日,烈日炎炎。“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临着清风,在诗人营造的这绿叶成荫的藤蔓架下品茗,岂不快哉!枝枝蔓蔓,丝丝缕缕,想得太多,就此打住。
史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