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打造科技小院 赋能乡村振兴

  科技小院,共建共享。2022年支持建设科技小院名单日前发布,我省共有28个科技小院入选,数量之多位居全国第四,且全部来自山西农业大学,包括山西定襄谷子科技小院、山西汾西肉鸡科技小院、山西洪洞小麦科技小院等。这对山西农业大学而言,无疑是沉甸甸的荣誉。同时也表明,我省促进布局和建设更多科技小院,以此赋能乡村振兴,恰逢其时、前途广阔。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涉农高校、科技工作者更好服务“三农”,打造科技小院、赋能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昔日试验基地,今日科技小院。白天和农民一起干农活,晚上在简易的实验室里整理数据、资料,讨论改进实验方案……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高志强和他的科研团队,连续十几年坚守在洪洞、闻喜试验基地。他们居住的院子,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专家大院”,而今已成为洪洞小麦科技小院、闻喜小麦科技小院。他们研发的小麦高效栽培技术,在山西、陕西、甘肃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已两次打破我省小麦高产纪录。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试验基地下乡、大批科技小院涌现。
  深化校地合作,科技小院诞生。隰县通过科技小院柔性引进博士8名、科研团队2个,让山西农业大学的研究生驻地工作,与当地科技人员共同开展针对性研究,有效解决了果园郁闭、水资源缺乏、果实品质不稳等问题,提高了种植水分利用率、优质果率,实现了节约种植成本、亩产大幅增收。其启示在于,科技小院能够打破以往校企校地合作形式,真正使科研人员扎根生产一线,让科技融入广阔农村大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山西农业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将理论知识学习与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确保了科研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让科技成果及时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实践证明,科技小院是“科技兴农、产业开发、科普教育、农民培训、人才培育”相结合的基地,已成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二选择。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效果,取决于农民对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研究生常驻科技小院,扎根农村生产一线,边实践、边研究、边服务,既是学生,也是农技人员和培训老师。特别是试验基地就在农民身边,以“眼见为实”的说服力,对农民认同和使用新技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有帮助。科技小院打通了研究人员与农民之间的科技知识传播渠道,堪称培养乡村人才的大学堂。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主动扎根一线,融入农村生活、了解农业实际、读懂农民心声,才能有针对性开展科学研究、开辟农村科学普及新途径,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也是把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广阔大地上,更好推动我省农业特色转型的必然要求。要建立产学研联合体,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农业农村有机结合,努力让广大乡村、企业成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场所。
  科技小院,潜力无限。进一步强化激励性政策引导,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激发高校师生和广大农民内生动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以人才“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大门,为广袤田野注入澎湃科技活力、汇聚强大科技动能。

徐补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21期

  • 第2022-08-20期

  • 第2022-08-19期

  • 第2022-08-18期

  • 第2022-08-17期

  • 第2022-08-16期

  • 第2022-08-15期

  • 第2022-08-14期

  • 第2022-08-13期

  • 第2022-08-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