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政法

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

——2022年度“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综述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服务人才强省战略,引领广大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服务家乡、奉献社会,团省委积极开展2022年度“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家乡、奉献社会的机会,让返乡大学生能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动员高校大学生在实践中知山西、爱山西、留山西,让青春之花在三晋大地上尽情绽放。

感知家乡:感受三晋变化

  “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社会工作者,社会角色的转变,让我又收获了很多。”就读于大同大学的郭一波感觉这个暑假过得特别充实。
  给学生做课外辅导,参加主题辩论赛、学习急救知识、参与交通疏导、慰问贫困家庭……在担任吕梁市追梦爱心公益协会见习秘书长的一个多月里,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收获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郭一波说,通过加入志愿者服务平台,他的眼界更加开阔,心灵更加清纯透彻,对奉献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感受也更加深刻。
  据了解,今年暑假,像郭一波一样投身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有11532名,各级团组织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的原则,为大学生提供了部分县(市、区)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以及市县乡团委等的政务实践岗位;中国电信、山西金控等的企业实践岗位;蓝天救援队、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的公益服务岗位;报社、电视台等的文化宣传岗位及疫情防控、青年之家、暑期托管课堂、网格员等社区服务岗位。
  “我们希望立足家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精髓,在增进对红色文化资源现状了解的同时,发挥自身力量为解决部分红色景点知名度低的问题建言献策。”今年暑假,来自东南大学的太原籍学子郑业兴、张方迟、韩子哲、杨乐群、杨智涵组成五人小分队,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开展线上问卷调查、线下实地走访中北大学等活动,并通过视频、图片、宣讲、公众号文章推送等多种形式展示宣传,挖掘山西红色文化、传承发扬革命精神。
  在对线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后,他们以兵工为切入点,深入“人民兵工第一校”——中北大学,实地走访参观校内的校史馆等地,深入了解山西红色文化历史与红色精神,并进行了相应的推送与视频制作。队员们表示,他们还要去探访黄崖洞、百团大战纪念馆、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并将它们制作成视频等直观而大众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山西红色文化,传承红色血脉,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幸福感。

服务家乡:在实践中长才干

  “‘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这句充满激情的话语一直激励着我,在我不断成长、不断学习进步的道路上为我照亮前行方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名之初,吉林大学学生柳若彤便毫不犹豫地递交了报名表,经过岗前培训,她来到实践岗位——翼城县行政审批局综合窗口,开启了自己的暑期实践之旅。
  “审批局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在行政审批局的工作,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柳若彤说,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她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她的帮助很大,如果以后有机会,她会更加积极地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没来工作前,我以为信访局的日常工作会很轻松,但是当我真正进入自己的岗位,开始完成自己分内之事时才发现:民生之事无大小,事关人民群众的呼声,每一件事都要认真严肃地对待,不敢有一丝马虎。太原市信访局的老师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始终如一的责任心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也受到感染,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在基层工作中为民服务,解民之困。”刚到岗不久,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张雨竹对许多事情还不熟悉,所以工作时会更加努力认真,积极提问,潜心学习,跟随老师们一起处理群众的上访诉求,主动记录群众问题,不敢有一丝懈怠。
  “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青春就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张雨竹说,社会实践为我们搭建了广阔舞台,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让我们进一步坚定只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就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们纷纷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实践岗位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扎根家乡:青春梦写进家乡

  从最初接到海量的报名信息,到最后来自63所学校的106名大学生顺利上岗,几百通电话和征求意见、确定时间、敲定岗位,共青团太原市万柏林区委书记柴孝斌和他的同事们,加班加点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这一个暑假的实践,和青年交朋友、为青年解难题,赢得了大学生们和实践单位对活动的普遍认可,也赢得了青年对共青团的信任和支持,再多的付出都值得!”柴孝斌说。作为全国“返家乡”社会实践重点开展区,共青团万柏林区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搭建在外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的实践桥梁,广泛动员青年学子在家乡的热土上知国情、懂社会、爱家乡、为群众,在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推动青年学子了解家乡发展、参与家乡建设、规划个人成长。
  “两年省外求学,万柏林让我牵挂,时代楷模黄文秀曾说:‘我想回去,改变她。’而我想说:‘我想留下,繁荣她。’”在山东财经大学就读的万柏林籍学子张欣怡在实践感悟中如是写道。
  通过社会实践和相关活动,青年学子纷纷表示感受到了家乡谋求转型、渴求人才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青年学子普遍表示通过实践,增进了对家乡的深度了解,提升了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
  “这是共青团改革的要求,也是共青团的主责主业。”团省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共青团服务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青春兴晋”开展五年以来,全省共青团共组织3.4万名高校团员青年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了社会实践。同时,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开展全媒体主题宣传、“学子归巢”座谈交流、就业创业分享、志愿服务、交友联谊、“向团组织报到”等系列活动,在全省青年中掀起了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热潮。下一步,各级团组织将针对我省转型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与高校和用人单位建立深度合作机制,积极服务省校合作,努力营造把青年才俊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李炼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8-24期

  • 第2022-08-23期

  • 第2022-08-22期

  • 第2022-08-21期

  • 第2022-08-20期

  • 第2022-08-19期

  • 第2022-08-18期

  • 第2022-08-17期

  • 第2022-08-16期

  • 第2022-08-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