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医卫

坚守平凡岗位 创造不凡业绩

  今年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省卫生健康委举办中国医师节庆祝会,向辛勤工作在全省医疗卫生战线上的广大医务人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医师代表山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虹、省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临平、山西白求恩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张明霞登台,分享了自己敬业奉献、守护健康的故事。

看到珍贵的全家福,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今年5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发出《关于给予刘虹同志记大功奖励的决定》。这位多年来始终奋战在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在获得沉甸甸荣誉的同时,时刻感受到肩负的重任。
  今年1月,临近春节,一位怀孕27周的孕妇,怀着双胞胎,不幸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而且很快发展成危重型。在这紧急时刻,省卫健委紧急调配人员组建救治医疗队。刘虹作为省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组长,临危受命,逆行而上。
  此时,这位患者病情急剧恶化。医疗团队首先及时终止妊娠,胎儿分娩,保证了孩子的安全。而这位孕妇生产后,受病毒侵袭的肺脏不堪重负,出现了呼吸急促的症状,而且各项指标显示她在呼吸衰竭的边缘徘徊。面对危急状况,刘虹和同事们实施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支持、俯卧位通气……一系列连续组合治疗,患者病情仍无法逆转,于是当机立断给予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就在这期间,刘虹患上了带状疱疹,她每天强忍着疼痛,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隔离病区内坚持工作。“决不能让刚出生的两个宝宝失去妈妈”这个信念时时激励着刘虹。经历了十余次的抢救,刘虹和同事们从未想过放弃,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历时56天,最终患者转危为安,顺利出院,她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前段时间,一张全家福送到了刘虹手中。“一个妈妈怀抱着两个宝宝,家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我看到他们这张合影的时候,我们一切的付出都值了!”刘虹感到非常自豪。
  “作为一名医生,接受的是疾病的考验,守护的是人民的生命,追求的是患者满意,坚持的是医者仁心。这也是我一生的坚守。”刘虹说。

用奉献和担当,将感控措施融入医疗护理全过程

  “从事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医师,作为医师队伍中的一个群体,很少直接参与医疗救治,却同样用奉献和担当,将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融入医疗护理全过程,清洁的医疗环境、安全的诊疗器械、科学的感染防控措施,都凝结着我们的智慧和汗水。”省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临平介绍。
  作为一名感控医师,李临平曾亲身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她真切感受到做好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20年起,李临平和感控医师团队的同事们日夜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她们与临床医师一起,讨论感染者的隔离、高风险人员的管理,逐一检查进入隔离病区医护人员防护,污染区环境消毒,为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今年4月,她作为我省援沪医疗队院内感染防控工作组组长,承担着我省15支医疗队、1635名医疗队员、19所定点医院的感染防控任务。她不分昼夜,深入各驻地酒店、定点医院,开展感染隐患排查、技能培训和指导,守护着援沪医疗队员的安全。她和同事们将积累的经验,总结成《援沪医疗队感染防控工作手册》,为我省应对疫情提供宝贵的借鉴。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作为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省医师协会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临平重任在肩,“选择了医师的职业,便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感控医师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更多的奉献。”

面对更高标准的核酸检测要求,始终坚持精益求精

  新冠肺炎疫情使核酸检测人员成了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也成为在一线冲锋陷阵的无畏战士。山西白求恩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张明霞就是其中的优秀一员。
  面对超常规核酸检测的繁重任务,张明霞和同事们默默坚守工作岗位。前段时间,她们参与了太原市历次全员核酸筛查,承担了小店区常态化便民核酸检测任务,科里的核酸检测工作量成倍增长。今年以来,共检测70余万管新冠标本,日均3000管,同比增长400%,人员连轴转、抢时间、拼进度,最大限度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最急的一次,她们从凌晨零点做到第二天清晨8点;最忙的一次,她们连续奋战72小时;最多的一次,一天检测2.7万管核酸样本。
  面对更高标准、更短时间的核酸检测要求,张明霞坚持科学务实、精益求精。作为山西白求恩医院检验科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负责人,她积极推进城市核酸检测基地的建设,医院实验室在全省首家通过审核验收。通过加强管理、优化检测流程,推动实验室最早开展24小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现8小时内出具检测结果、无节假日提供英文版纸质报告。
  疫情期间,张明霞先后20余次完成省临检中心组织的核酸实验室评审及省内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指导工作,参与《新冠病毒核酸实验室操作管理指导手册》编写以及视频录制工作,对省内300余名核酸检测学员进行实操培训,为省内核酸检测力量增强、规范化水平提升尽心尽力。
  “作为医生,我们要恪守职业道德,强化职业技能,‘医心向党、踔厉奋进、笃行不怠、不负使命、不负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这也是她们共同的心声。

本报记者秦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14期

  • 第2022-09-13期

  • 第2022-09-12期

  • 第2022-09-11期

  • 第2022-09-10期

  • 第2022-09-09期

  • 第2022-09-08期

  • 第2022-09-07期

  • 第2022-09-06期

  • 第2022-09-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