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秋儿这个名字,眼前一片斑斓秋色。
那年新生入学的人群中,秋儿顾盼左右,活泼开朗。刚刚留校、年轻的邓老师,很快被这个率性天真的女孩子所吸引,开始了浪漫的追求之旅。因我的先生和邓老师同一年毕业留校,是极好的朋友,因此我和秋儿渐渐相熟。
那时的我和秋儿,其实是个性完全不同的人,我静安一隅,秋儿却喜欢畅游于辽阔天地。但是,我们却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当我随教书的母亲在崇山脚下的小学就读时,她正沐着汾河岸边的风,在另一所小学里自由欢快地成长。她的母亲也是教师,后来又成为一校之长;儒雅谦和的父亲在平阳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教书。
因为生长在教师之家,又同在校园长大,我们都有一些小小的优越感,都爱穿漂亮的花裙子,口袋里装着小零食散步、逛街。傍晚的微风里,我们一起吟诵舒婷的《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秋儿一副娇小姐的脾气,她的乖张个性,着实令邓老师吃了不少苦头。但爱情就是这样,爱一个人,她所有的一切,都被接受和宠爱。
秋儿毕业后,分在城乡接合部的中学教书。这显然不如她所愿,她当时志存高远,向往着外边的世界。但为了爱情,她选择了留下,从此以乡村教师自诩。
身为教师的秋儿,有一种鲜活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因为她供职的学校学生多为农村孩子,她更多地关注他们人格的健全与发展,关注学生们成长为自立于社会的人。与秋儿在街边散步,或在菜市场采购,都可以碰到她的学生,亲热而尊敬地和她打招呼。
她看到遍布各行各业的学生们勤奋从业、努力生活,她觉得这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优秀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都会闪烁独有的光彩。秋儿看似漫不经心的性格里,对自己的人生却经营得有章有节、风生水起。短短几年时间,她不但收获了美满家庭,育有一个可爱女儿,还读完了研究生,顺利评上了中教高级职称,人称“三不误”。她以自己的不懈努力,活成了人人羡慕的模样。
然而,世界是不在把握之中的。我们终归要面对人生中的霜飞雪落、山河万里。那几年时间,曾经岁月静好的我们,突然要面对残酷的离别。一次又一次,送别挚友、送别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人生的无可奈何见多了,渐渐明白真实的生活是不可能轻快的。那些遮蔽日月、天地无光的日子,秋儿一直和我不离不弃。她努力带我寻找一种力量,走出命运搅散的棋局,走向更开阔的人生。
我也终于明白,生活中有很多不能克服的东西,但人不能长久去凝视那些无望。人所要做的,无非是不要把个人的痛苦放得太大,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于是,秋儿和我,还有几家好朋友走向山水自然,走向广阔的世界。在神农架的原始森林、在黄河岸边的小路上、在三门峡水库开闸放水的惊涛骇浪中,我们感悟自然的浩渺,发现自己的渺小。在旅行途中,了解各种各样的人生,知道了各种各样的活法。明白只要有一颗健康通透的心灵,即使山野人家,也有着简单纯粹的快乐。
又到周末。
一池湖水映着湖边的杨树林,以及远处的楼群和太阳。与秋儿坐在路边的长椅上,任湖水漾起微波,一群寒鸭,嘎嘎叫着摇摆上岸,追逐着自己的光影。
沐在阳光里,几朵菊花,在寒冷里绽放着娇艳的美丽。此时,静静坐着,不说话,亦是一份美好。
为寻觅一片麦田、一畦翠竹,抑或践行一份约定、一餐美食,我们曾长途跋涉,不辞辛劳,来到一个小县城里,如水珠融入大海,静静走在街上,体味别样的风情、别样的生活、别样的魅力。
秋儿告诉我,一切美丽的东西都会消失。但也正是因为无常,美才格外动人、格外珍贵。字字句句,背后都是挚友才有的懂得。
冬天,树木凋落,站在我家的阳台上,穿过疏朗的枝杈,能看见秋儿在自家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想起当年那个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女子,也如此“落入尘网中”,不觉莞尔。
生活面前,我们都在成长。生活会改变一个人。有时我认真地对她说:“真没想到,这么多年来,生活会把你变得这么好,会把我们变成最好的朋友。”她听后一脸的桀骜与不屑,斜我一眼:“切!”我乐了。
生活如海,爱为舟。此岸的我们,泛一叶小舟,渡人亦渡己,驶向辽阔的彼岸。
随着时光的流逝,当越来越珍惜留在生命里的朋友。因孩子在不同的城市就业,我和秋儿也各将奔赴不同的远方。但我们在彼此的生命里,温暖地存在过,也必将一直温暖着此后的人生。
崔海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