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副刊

这颗种子有望蔚然

  近10余年,在文学领域中,儿童文学从曾经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圈子,到现在正在一步步走向并融入文学的大视野。同行其间,亲历并尽己所能参与建构,何其有幸。
  应该说,是一次填写表格时遇到“从事本专业时间”一栏,触发了我对自己究竟何时开始以儿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回忆。它起始于2004年。当我10多年前站在培养小学语文师资的讲台上,看着对儿童文学一脸茫然的师范生们,想着将要靠他们向3亿多少年儿童传播文学、播种文学时,我忽然感到,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与教育普及太重要了!那时的资讯还并不发达,遍翻能找到的儿童文学教材,既兼顾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又能对未来小学语文师资培养有实操性的版本,还真没找到。于是,带着一颗青年人的“虎胆”,与同事兼好友、我省较早投入儿童文学创作的马艳萍(梦儿),共同写了一部《儿童文学教程》,2005年在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彼时,我国首位招收儿童文学博士生的王泉根教授,已经在北京师范大学招收了第四届儿童文学方向博士生。评完副教授的2008年,越发觉得虚空,没个准确的专业定位,于是萌念考博,跨专业,直奔儿童文学。2009年,如愿追随王泉根教授攻读儿童文学博士学位,并很快地参与到了儿童文学的研究事业之中,查史料写论文,追踪创作写评论,还有幸做了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初评委,参与了多个全国范围的儿童文学研讨会,切实地切近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现场,感受了新世纪第二个10年儿童文学的高速发展,增识长见,不亦乐乎。临近毕业时,很多人出主意,又是副高又有博士学位该留在北京发展,自己也“朦胧”了,于是去问导师。他婉转道:“当时复试时,我看到有山西来的考生,特别高兴。你,是第一个……”花毕生精力搭建儿童文学学科体系的老师,是在播种!于是,带着儿童文学这颗种子,我回到了山西,专注于儿童文学研究,并欣喜地发现和记录着山西儿童文学发展。点滴积累,乐在其中。
  2012年博士毕业至今,不知不觉间,埋头于这个研究对象已整整10年。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的两部专著,《出版传播视域中的儿童文学》与《中国童书出版纪事》相继出版,研究路径聚焦于儿童文学的出版传播与百年儿童文学发展之间的影响探讨。这个过程中,有艰辛的耙梳史料,有无边无际的恶补知识,有来自师长学友、出版界前辈朋友们的数次援助与纠偏,更伴有发现的惊喜与阐发的欲望。博士论文开题论证中,导师及时浇灭了我想用某种热门理论阐释建构儿童文学的欲望(这是当时的学术潮流),告诫我这样的套用,拉开时间距离反观时,很可能已成为一次削足适履、远离文本的无效阐释。于是用了笨办法,从做史料入手。现在看来,着实获益良多。王泉根教授评价《出版传播视域中的儿童文学》(2014)“以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儿童图书出版为研究对象,力图运用文学社会学、编辑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探讨30余年间以儿童文学为中心的中国童书在变革、转型、突破、发展进程中的复杂的外部出版生态环境和经济、文化、媒介、受众等诸多因素对童书出版产生的制约、规范与影响作用”,“对研究当代中国少儿出版史与儿童文学史具有‘补白’意义。”张锦贻教授评价该书“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领域中,几乎具有开辟一个方面研究的性质”,“不仅深刻地透示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各领域之间的种种关系,更深入地彰显出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性质;也就深切地表示出作者明确明朗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是儿童文学研究中的新开拓。”侯颖教授评价“论著有史料有论析,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把每个历史时期有重大影响的少儿读物形象明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中国童书出版纪事》(2018)的主体,是博士论文10余万字的附录,以史料钩沉为基础,以纪事体形式,系统记录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童书出版从弱到强、繁荣发展的全过程。中国版协少读工委原主任海飞先生评价该书“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童书出版史,是中国第一部童书出版史,是中国第一部当代童书出版史”,“结束了我国童书出版无史的历史,填补了我国出版史的一个空白”。
  这10年,山西儿童文学的发展生态也不断优化。前有省、市作协设儿童文学专委会,后有太原市委宣传部“崔昕平儿童文学名家工作室”项目获批落地。好政策、好机遇下,正当好好做事。借助工作室,借助省作协的项目扶持,一批同样有志于儿童文学研究的年轻人们抱了团儿,聚了力。我们组成10余人的团队,围绕历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展开研究,这是一个从未被涉及的研究领域。2021年,正值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回望与新时代儿童文学前瞻的历史节点,为深入探讨中国本土儿童文学的经典化之路,我们与《文艺报》策划并议定该项目的专项研究。2022年2月11日,“历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述评”理论研究专栏在《文艺报》开栏,先后已有五届研究成果刊发。全部成果也将最终结集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经典化研究——历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论》,于本年内在希望出版社出版。
  回顾的瞬间,心中的忐忑与不安迅速叠加。十几年来,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发展速度不断“升级”,自己的“内存”与“功能”却升级缓慢,着实不匹配,可喜的是当年种的那颗种子,10年之期有望蔚然。

崔昕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11-01期

  • 第2022-10-31期

  • 第2022-10-30期

  • 第2022-10-29期

  • 第2022-10-28期

  • 第2022-10-27期

  • 第2022-10-26期

  • 第2022-10-25期

  • 第2022-10-24期

  • 第2022-10-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