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周一新教授团队提出“臼杯矢状面角度的数学转换公式”,借助数学原理,揭示了传统髋关节置换“安全区”不安全的原因,建立了患者特异性安全区算法及个性化手术规划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骨科权威杂志上,填补了国际空白。
40多年前,Lewinnek教授提出髋关节置换安全区概念,这一概念统治人工关节置换领域直至今日。然而,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这并不能避免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为此,周一新带领团队收集了患者术前站立位、坐位、蹲位等不同姿势下的骨盆矢状面姿态参数,建立数学模型与算法,为患者寻找个性化的运动学安全区,再以此指导机器人辅助手术为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精准重建。运用这一成果,团队已开展髋关节置换术400余例,到目前为止无一例脱位。
此前,临床中普遍使用循证医学模式为大多数患者设计一种治疗措施。事实上,在同样的疾病面前,每位患者都是独立而不同的个体。近年来逐步运用于肿瘤治疗等领域的个性化诊疗,能够依据患者个体差异,从诊断、药物、手术、康复等各个环节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医疗背后,是对生命的探索。相信未来个性化诊疗能够扩展至更宽领域,让更多患者受益。
撰稿:邬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