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书海出版社出版)中讲述的花森安治既非学者,也非艺术家,也未给后世留下任何重大发现或研究成果,一介编辑而已,其殁,也仅有业界的少数人记得。他的独特,因是作为家庭杂志《生活手帖》的主编而为人知晓,与池岛信平、扇谷正造,并称“日本媒体界的三驾马车”。花森以杂志手艺人为己定位,直至去世,始终保持此般姿态。虽为主编,凡事亲力亲为,手自校书,勘定谬误,角角落落皆逃不脱其目光,稿件未经过目,绝不复印,且能踩着截止日期。不苟且,不趋同,完美主义者大抵都是偏嗜的工作狂。近路即歪路,一道工序都不能省。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荒田无人耕,一耕有人争;一刊上架,日销十万,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笔和笔记本既然是媒体人的必需品,相机和录音机不也一样。刨子之于木匠,菜刀之于厨师,剪刀之于裁缝,毛刷之于漆涂师,对手艺人而言,工具就是生命。无论什么工种,手艺人的工具都自己准备,甚至量身打造。它们如双手的一部分,应善待使用。花森安治的观点是,用统一配发的工具,成不了出色的手艺人。日本文化的特质,凝聚在手艺人的精神里,手艺人已然是日本文化的旗帜。
各行各业都不理,指着编辑来兜底,替别人改文章是件出力不讨好的营生。虽不见著书立说,却也高文博学,博学洽闻,编辑需多维度的知识储备。句栉字比,选胜搜奇,当然也需技能的过硬。能帮助你进步的,从来不是妥协或者奉承你的那些人,而是批评者,是编辑人,如此方能与作者建立一种信任,把最好的稿子给你。
有思想的编辑,方能办出有思想的杂志;有理想的编辑,方能办出有理想的期刊。先有受众,后有传播,一个时代追求什么,看得准且能迅速作出回应,此即编辑敏锐的洞察力与迅即的执行力。倘若看不到眼前发生的事与自己的联系,当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便已作别了西天的云彩。
主编的性格即杂志的性格,主编的精神即期刊的精神。花森将不大的编辑部,硬是打造成了日本“生活革命”策源地,他也因此被称作“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杂志也由此成为生活美学的幕后推手,一代人的文化记忆。
杂志社没有“员工守则”,唯有“守护生活”的共同目标,花森认为“在只有三五十人的职场制定规则,是对在这里工作之人的侮辱”。以尊重人为前提,调动人的潜能,大概是其终极目的,毕竟编辑的主要功能在策划,在创新。
介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