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践悟

以产业集群带动产业转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誉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支柱,产业集群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山西应立足自身优势产业,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带动产业转型,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坚持市场需求、思维突破,协同施策形成强大合力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决定作用,建立以融合化——集群化为主线的精准长效机制,综合施策、协同发力促进集群发展。
  有效发挥政府作用最大化。树立动态思维,科学判断集群的形成类型和发展阶段,牵头组织链主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对不同类型、产业专业化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技术基础、产业化路线、发展方向等展开集中讨论,联合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分领域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
  突破“地理集群”的思维惯性。进一步完善官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机制,通过建设更加高效的技术交易市场、技术中介类平台机构、培养高质量“技术经纪人”等举措,利用全球、全国的创新资源,构建以“创新链条”为特点的“要素集群”。
  打造“网络范式”的技术创新系统。引导企业由“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转变技术创新行为方式,鼓励集群内企业与科研机构、省内外高校特别是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C9院校之间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化等互动,解决单个企业存在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风险太高问题。
  建立“技术成果交易接力棒”市场。构建研发服务和增值服务“双线并行”的市场服务机制,促进研发中间成果通过发包合作、入驻发展、出售技术成果等多种形式进行活跃交易,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

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深挖企业对市场和技术创新的敏锐嗅觉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带动价值链、供应链的逐步提升。
  链主企业向科技前沿进军。聚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半导体、碳基新材料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按照创新链布局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实施核心技术攻坚计划,继续加大在设计研发、供应端、营销端的创新投入,始终掌握产业竞争优势。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大数据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现代生物医药和大健康、节能环保等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部署创新链,针对产业链断点、难点、堵点,加大对中高端环节核心和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
  积极培育梯度创新主体。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施集群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拓宽拉长已筛选出的10条产业链条,不断壮大集群企业队伍。

坚持资源共享、抱团取暖,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构建多维度、多形态的集群创新网络,促进集群创新要素流动与共享,形成目标明确、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圈。
  积极搭建产业联盟。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织网人”和“粘合剂”作用,积极引导集群内企业建立知识共享、利益分享、风险共担、广泛参与的产业技术联盟,有效降低联盟企业的各类成本。
  探索建立“集群式研发综合体”。聚焦产业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应用开发,建立“平台+应用研究机构+企业”的集群式新型研发综合体,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形成长期、稳定的创新协作关系。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的国家级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建设新型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集群内企业提供行业资讯、智能检索、成果转化、科技服务、集群评价、决策支持等服务。

坚持“引才、育才、用才”三个关键,强化第一资源支撑

  建设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是全面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基础。
  出台政策引才。加强与知名高校对接,逐步引进一批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转型的领军人才。
  搭建平台育才。鼓励集群内企业和研发机构建立包括院士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协同育才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集群所需各类专业技术研究人才;大力开展职业“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着力打造山西工匠和职业培训品牌。
  贯通链条用才。构建“全链条”用人机制,打通“前端研发创新人员+中端产业化工程师+后端服务化团队”的“用人链条”,为集群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保障。

坚持主动出击、加强合作,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优质创新资源

  积极探索“科创飞地”模式。积极在“科创飞地”建设中的财税分成、土地资源统筹、环境容量调剂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与北京、上海等科创高地的实验室、创新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公共平台精准对接,争取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山西落地见效。
  与国内产业集群开展创新合作。利用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积极构建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北京、上海等十大创新城产业集群的创新合作机制,以集群为组织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合作。
  推进集群国际合作。对标世界一流,与相关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集群组织、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地方政府等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在集群中布局全球产业链;鼓励集群内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输出集群品牌和管理模式,提升集群国际影响力。(作者: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刘琪。本文系2021年度科技战略研究专项“科技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04031402158)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2-13期

  • 第2023-02-12期

  • 第2023-02-11期

  • 第2023-02-10期

  • 第2023-02-09期

  • 第2023-02-08期

  • 第2023-02-07期

  • 第2023-02-06期

  • 第2023-02-05期

  • 第2023-02-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