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火车上盛开的英雄之花

——谈林小静长篇小说《寻找消失的英雄》

  最近,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寻找消失的英雄》面世了。这是一部质朴的小说,是一部洋溢着理想情怀、英雄主义与奋斗精神的小说,是一部直抵人心,让人心动的小说。小说从解放太原这座高原古城开始,涉及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支援内蒙古草原建设,到终于寻找到了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付出巨大代价送出阎锡山驻防太原城防图的隐名英雄为止,展现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以赵大宝、霍桂花、马喜子等为代表的铁路工人为新中国成立、建设新中国做出的贡献,以及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崇高情怀。小说的叙述跌宕起伏,故事引人入胜,情节感人至深,是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小说的作者林小静,是一位在铁路系统工作的作家。她长期从事新闻报道与采访工作,发现了许多感人故事,并为铁路职工奉献、奋斗的精神所感动。在工作之余,或利用工作之便,林小静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的、深入的采访,掌握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即将消失的第一手资料,创作了一系列表现铁路工人的作品。如描写大秦铁路护路工人生活的长篇小说《静静的桑干河》,描写太原解放前夕铁路工人组织起来迎接解放的长篇纪实文学《火车来了》等等。这些作品表现出林小静一贯的创作追求——描写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的、不为人知的人与事,从中揭示隐藏在铁路工人身上的那些闪光的、高尚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品格。她的描写使我们从那些具体的、平凡的人身上感受到了中国之所以能够发展、进步的历史必然。
  读这部小说,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如果想大哭一场,就请你来看一下《寻找消失的英雄》。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会从小说中感受到悲伤、失意、痛苦,而是因为小说所描写的人物,他们的崇高,他们的平凡,他们的奉献和他们的舍生取义让我们感动、落泪。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群铁路工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太原城的解放,怎么牺牲并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家庭,孩子。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是怎样为了保卫新中国去参加抗美援朝;又是怎样为了建设我们国家的边疆,到那么偏僻、荒凉、寒冷的内蒙古草原参与铁路建设。
  小说的主人公是太原南站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赵大宝。这个小组本来有12个人,但在太原解放前夕已经有一多半牺牲了。故事开始的时候,只留下了5个人。在解放太原战役中又先后牺牲了3位。此外还有联络员老石、孤儿小六子,以及潜入国民党内部的地下党员孟庆余等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谁也知道做地下工作非常危险,但他们从来没有因为危险而退缩、背叛。在接到送出城防图的任务后,赵大宝等想方设法、费尽心力。第一次,牺牲了两位战友,没有完成任务。第二次,又有两位同志牺牲。虽然完成了任务,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令人讶异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却深藏功名,以普通工人的身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他们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个人的要求。但是,一旦国家有事,发出号召,他们仍然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品格,冲在最前面。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们主动报名到朝鲜前线。战争结束后又主动报名到内蒙古草原支援集二铁路建设,并在那里扎根。他们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却又具有崇高情怀的无名英雄。在他们的心中,只有如何做好工作,如何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光发热。唯独没有自己。
  小说的描写平实质朴,至真至诚,读来令人感动,禁不住泪眼婆娑。所以说,如果谁要是感到自己的人生还很迷茫、徘徊,还找不到方向,还觉得自己不知道该怎么活,那么就请读一读《寻找消失的英雄》吧!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么牺牲、那么奉献、那么敬业、那么不计名利,一心只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新中国,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无私奉献,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是我们的标尺、镜子,是我们的精神支柱。经过许多复杂的工作,当组织上终于在内蒙古大草原一个偏远的叫作锡林呼都嘎车站的职工宿舍里找到了霍桂花时,她已身染重病。因为不想耽误草原上孩子们的课程,她宁愿耽误了自己的治疗。即使如此,她心心念念的仍然是联系不上的联络员老石。她要向老石汇报:我们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其实,霍桂花并不是太原南站地下党组织的成员。她只是赵大宝的新婚妻子。实际上她也不清楚赵大宝的真实身份,只是隐约感到赵大宝们做的是好事。所以她默默地支持、配合赵大宝的工作。由于阎锡山守军的残酷封锁,城防图送不出去。在有孕的情况下,霍桂花毫不犹豫地提议把城防图放进自己的体内送出城。出城后,她被阎军追捕,多处负伤,在战友的掩护下来到了太原城外解放军的驻扎地,终于完成了任务。而掩护她的小六子、孟庆余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小说并没有正面介绍孟庆余的真实身份。但从其行为可知他是一名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党员。而小六子,不仅不是党员,甚至也不是铁路上的职工。他只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在他朦胧的认知中感到赵大宝他们所做的是为了穷人过上好日子的事。所以他主动要求陪霍桂花出城,为掩护霍桂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从霍桂花与小六子的人生选择中,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取得最后胜利,新中国成立的人心向背与历史必然,显示出《寻找消失的英雄》所具有的历史深度。
  小说并不仅仅讲述这些舍生忘死的战斗故事。其中也穿插了大量的关于太原、草原的地域风情、地理风物。小说对草原的描写是非常动人的。草原戈壁,茫茫无际,人烟稀少,风沙肆虐。但是,牧民的淳朴善良,赵大宝与霍桂花等支援草原建设的内地工友们的真诚、奉献,以及他们之间建立起来的淳朴友谊都很感人。这些描写也让没去过草原的人们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和苍茫。但是,最能够触发情思的仍然是作者对太原古城的描写。今天的人们,对70多年前的太原是缺乏了解的。但小说让我们穿越了历史,看到了一处处熟悉的街道和地名,以及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切。比如赵大宝找孟庆余借出城的特别通行证,就在首义门旁边的一个小饭店。读到这里,我们顿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这个地方是我们本地人常见的。此外,还有老太原火车站,东山、坝陵桥、黑土巷、小东门等等,都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但我们熟悉的是它们的现在,却不一定熟悉它的过去,更不清楚在这些地方曾经发生过什么,不知道当年是什么人在这一带冒着生命危险收集情报,在夜色中绘制太原的城防图,并用生命换来了太原的新生。《寻找消失的英雄》终于让我们看到了70多年前太原城的样子,看到1949年太原即将迎来自己的新生之际,有那么一群无私无畏的铁路工人在敌人的围堵下,秘密地战斗着。
  尽管还不能说林小静下一步会写出什么,但至少从目前来看,林小静一直围绕铁路领域的生活在创作。她是名副其实的铁路人。她爱铁路、爱她身边的铁路工人。这种爱是发自生命基因的爱,是一种不得不的表达。如果她不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就会感到愧对生命,愧对历史。我还记得,林小静获悉在山西铁路系统有很多曾经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并不是直接到前线打仗,而是在后方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修复铁路,驾驶火车为前线输送给养弹药。他们是一群默默的英雄,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人,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人已经离世但他们的事迹还鲜为人知。林小静说,为此她很焦虑。好在她已完成初步采访,被命名为《跨过鸭绿江》的新书也将在不久出版。在她的笔下,永远是火车、火车、火车!火车是她的另一种生命,是她的文学之梦。这梦中,有她的左邻右舍、大伯大哥、先辈后生,有她的英雄情结、理想情怀、儿女情长。他们惊天动地,他们默默无闻;他们朴实得像路基上的石块,他们坚强得如同闪闪发光的铁轨。没有他们,我们就难以通达远方。而这远方,正凝聚在人们的笔端与心中。

杜学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3期

  • 第2023-03-12期

  • 第2023-03-11期

  • 第2023-03-10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8期

  • 第2023-03-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