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山西的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来说,再没有超过对每届“赵树理文学奖”评奖情况关注度高的信息了。前段时间,当我看到保德文友高定存先生的散文集《祖辈的黄河》,获得2019—2021年度“赵树理文学奖”的散文奖时,心中着实为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突破而高兴。这本散文集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的36篇文章无一例外都是记述黄河的故事。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和生生不息的华夏子孙,也养育了整个流域里的千亿万亿的生命。我们是黄河的子孙,我们受赐于黄河。作为一个祖辈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面对黄河,要有子孙的心态和子孙的思考。为此,高定存先生敞开知觉,观察黄河,思考黄河,与天地谈心,和山水对话,搜集逸闻,寻觅遗迹,整理下了这些朴实丰盈的散文。
山西忻州的保德县是滔滔黄河中游边上的一座小城,县城紧依黄河。正如北宋曾公亮写长江的两句诗一样:“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当你下榻在保德宾馆,只要打开窗户,不但能把黄河放进来,而且随着河水,那明月,那星光,那堤岸杨柳、炊烟人家……都可以放进来的。
高定存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保德人,他从出生、成长、参加工作直至退休都生活和工作在这片土地上,一直没离开过这片热土。因此他对这片土地充满感情且爱得深沉。当他大学毕业重返脚下这片土地时,便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长期扎根打算。他从199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散文》《美文》《山西文学》《黄河》等刊物上频频露脸。曾获《黄河》年度优秀作品奖、《山西文学》年度优秀作品奖,曾出版有散文集《黄河往西流》《祖辈的黄河》和《书路散记》(含文论序跋部分)。几十年来他情系黄河,笔走黄河,写下了数十万字的黄河美文,真不愧是黄河的儿子!
作者在《祖辈的黄河》自序中提道:“从我第一次看到黄河到现在,时间过去了50年。50年对一个人来说委实不短,从小孩变成了老头,但于古老的黄河来说,只是一瞬间。然而就在这一瞬间,河上也发生了一系列复杂而又巨大的变化,演绎出了一连串生动曲折的故事。”
笔者虽然不是出生在黄河边上,但我的青少年时期则生活在内蒙古一个城市的黄河边,对黄河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中学时代的我亦曾多次在黄河边徜徉,也曾登上过黄河中的游轮与汽艇,也曾多次聆听过地理老师讲那黄河的故事。后来,我也读过臧克家的《毛主席向着黄河笑》、刘白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李存葆的《大河遗梦》等这些当代名家们写黄河的文章。这些文章或诗情画意,或数典记事,或对生态环境的思考都对我的心灵产生过强烈震撼,更使我对黄河文化的宽广度和幽深度有了深刻的洞悉。
至于那些“扳船”“跌碛”等传奇故事,则是自小就从父亲那里听到的。让我从小就知道黄河上还有这个专门靠“闯碛”养家糊口的职业。有歇后语云:老艄公跌碛——把身家性命也赌上了。
《祖辈的黄河》散文集中的多数散文,如“拉纤”“黄河捞炭”“凫河”“河柴和鱼”“西口古渡看河灯”等篇什,记叙的是保德几十年前的旧事,是作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那么平凡,甚至有些琐碎,但却充满着说不尽的生活韵味。那花园村打头的吕招财,那天桥村的梁三、马家滩的马仲驹等,这些经验丰富的老艄公们,那长年累月行走在黄河边上,那边拉纤边唱着“命苦不过河路汉,步步走的是鬼门关”纤夫们的凄凉调子,那天桥水电站建设的恢宏场面,还有那“陈奇瑜与钓鱼台”,那河上的帆影、晋陕大桥的雄姿,还有那委婉动人的山曲儿二人台,在作者的笔下,都是那样真实,那样栩栩如生,就像发生在你的眼前一样。读着这些文字,使人感到定存先生不是在用笔写,而是在用心写。这些生活中的往事,如同颗颗珍珠闪烁着光彩,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里,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从这些文字中,也读出了定存先生的一颗赤子之心。
高定存先生认为,人和世界万物是浑然而生的命运共同体——大地上一只蚂蚁的死亡,大河中一种鱼类的消失,完全可能关联到其他物种甚至人类的生存。我们见过太多的生态陡变,好在人类也像林中的动物一样,总结了生存经验,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必须满怀敬畏,与大自然共生共荣。
我与高定存先生交往有十几年了。2006年,忻州市成立了以时任市文联主席田昌安先生担纲的“走西口研究会”,研究会理事遍布忻州下属的14个县(市、区)。对于历史上的走西口来说,地处黄河岸边的河曲、保德两县无疑是重要区域,这里与内蒙古、陕西隔河相望,先人们因生活所迫,一代一代向西而去,演绎了一个个凄美苦难的故事。为此,研究会决定这两个县每县出任一位副会长,高定存先生既是作家当时还担任着保德县的副县长,因此他理所当然地被推选为副会长。敝人不才也忝列研究会的常务理事,为此我们之间便有了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文字交谊。
高定存先生曾先后担任保德县副县长14年、县政协主席10年,于2016年离任。特别是在担任县政协主席的10年中,他亲自主持编写系列文史资料8辑,为保德县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
许多作家都有自己的话语特色,在文学理论上称之为风格。定存先生的文字风格便是唯美、质朴、诗意。读他的散文感觉到的就是干净而精致,且接地气,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定存先生在高旷、静寂的晋西北黄河小县收获良多,他所感知的,他所经历的,化作诸多篇什,均系他耐心、勤勉与灵敏所得。同时,“由乡愁到孤独,直到生存状态的叙事”,也使他的散文散发着敏感的触须和动人的韵律。
张六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