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清代忻州进士米毓瑞书《文心雕龙》(摘选)

  •   在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秀容弦歌厅的东展柜侧,悬挂着一幅清代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后任忻州秀容书院末任山长米毓瑞的一幅书法条幅。这件作品的质地为洒金红宣纸,高75厘米、宽18厘米,小楷书写。落款为:蕴山三兄大人雅嘱,兰田弟米毓瑞。款后附有两方篆刻白文印章。其字工整规范、秀丽端庄,足见功夫。这件藏品书写的内容为《文心雕龙》中明诗的第五部分。
      米毓瑞(1853—1909),字兰田,号香樵,忻州北关人。他从小聪颖好学,清同治十二年时赴太原晋阳书院求学,清光绪七年(1881)被山西学正王可庄评为翰苑奇才,调省令德堂,被评为优贡。光绪十四年(1888)乡试中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中进士,殿试二甲,赐进士出身,点翰林院庶吉士。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秀容书院山长兼主讲。
      《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年至二年(501—502)间。《文心雕龙》共十卷,五十篇,分上下两编,各二十五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总论含上编的《原道》至《辨骚》五篇,明确提出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文体论含上编的《明诗》至《书记》二十篇。其中前十篇是论有韵之文,后十篇是叙无韵之笔。讨论的文体约三十五种,就其源流演变及其不同特征等分别进行了论述。创作论含下编的《神思》至《总术》十九篇,剖情析采,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批评鉴赏论含下编的《时序》至《程器》五篇,论述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品评历代作家的才能与贡献等。最后一篇《序志》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和原则。
      《文心雕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学论著,作为一部体大思精之作,它既总结了先秦以来文学创作的经验,又继承和发扬了前人文学理论的丰富遗产,在文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产生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现将这幅藏品的文字抄录如下: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译文〕

      晋代的诗人们,创作开始走上了浮浅绮丽的道路。张载、张协、张亢、潘岳、潘尼、左思、陆机、陆云等,在诗坛上并驾齐驱。他们诗歌的文采,比正始时期更加繁多,但内容的感染力却比建安时期软弱。他们或者以讲究字句为能事,或者偏重靡丽的笔调来自逞其美,这就是西晋诗坛的大概情况。到了东晋的时候,诗歌创作便淹没在玄学的风气之中。这些玄言诗人讥笑人家过于关心时务,而推崇那种忘却世情的空谈。所以自袁宏、孙绰以后的诗人,虽然作品各有不同的文采雕饰,但内容上却一致倾向于玄谈,再没有别的诗可以和玄言诗争雄。因此,郭璞的《游仙诗》,在当时就算是杰出的佳作了。南朝宋初的诗歌,对于前代的诗风有所继承,也有所改革;庄周和老子的思想在诗歌中渐渐减少,描绘山水的作品却日益兴盛。于是诗人们努力在全篇的对偶中显示文采,在每一句的新奇上竞逞才华;内容方面要求逼真地描绘出景物的形貌,文辞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做到新异。这就是诗人们所追求的。
      米毓瑞先生文学功底深厚,一生著述颇丰。《文心雕龙》这部古人的文学批评专著,更是他一生常温常习的至爱典籍,为此他精心摘抄书写了其中这段精要部分。遗憾的是先生墨宝未留下年款,让后人难以猜测到其书写的具体时间。至于落款中提到的“蕴山三兄”不知是指哪一位?尚需进一步考证。

    张六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09期

    • 第2023-05-08期

    • 第2023-05-07期

    • 第2023-05-06期

    • 第2023-05-05期

    • 第2023-05-04期

    • 第2023-05-03期

    • 第2023-05-02期

    • 第2023-05-01期

    • 第2023-04-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