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我们要深刻认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价值,肩负起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时代使命,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形式
创建参与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项目,提升游客文化体验。融合传统美食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传统民间技艺文化等文化元素,通过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体验游、主题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游、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活动等旅游项目,多维度、多感官让游客感受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全面提升游客的非物质文化体验,积极探索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新路径。
利用前沿科技手段,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前沿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全面地记录,建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数据库和档案。用好虚拟现实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实现产业化经营和生产,延长产业链,发挥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有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
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主题表演,增强旅游吸引力。用好山西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通过相关的歌舞表演、文旅演绎等演出,展现山西别具风格的服装、建筑、风俗、歌舞。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向游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并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还可以与节庆旅游结合,将传统的民间文化习俗搬上舞台,推出观光型和参与型兼具的文旅主题表演。
释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潜能
打造区域品牌,提升知名度。打造品牌就要挖掘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乡土基因与旅游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丰富的地域文化展示为载体,增加旅游项目中的非物质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开发旅游精品线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区域独特的文化标识。从打造“旅游+非遗产品类”“旅游+非遗观赏类”“旅游+非遗体验类”三种旅游模式入手,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媒介宣传,增加公众关注度,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宣传范围。
立体化开发文创产品,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科技相结合,通过创意性和应用性设计创造出具备知识性、文化性、实用性兼具的文创产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元素提炼、产品设计等环节融入山西特色地域文化,认真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学典故、历史脉络等,用好现代科学技术,打造山西特色非物质文化特色产品,扩大文创产品的影响范围,把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深挖文化内涵,创新旅游产品。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生活方式,让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之后也能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引领时尚潮流;找到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连接点,寻找当下的热点内容与文化元素有机整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底蕴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促进其与演艺、文艺等旅游各个细分行业相结合,融合到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独特性与故事性,讲好山西故事,抓住文化特色,找准定位,挖掘非物质文化对应的生活习俗、技艺来源、生活用具等用来再创作的故事题材。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优化呈现方式,提升游客体验感。在设计、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时,应尽可能增加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旅游环节,让游客通过亲身体验,更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由来、人文特点,风俗文化等。还可借助当地有影响力的节日文化,开发舞蹈类、民俗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现场展演、文化巡演、民俗体验等形式艺术呈现,既能让游客感受到山西的文化底蕴,也能延伸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空间。
打造向导队伍,提高游客认知度。打造一支以本地居民、民间艺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核心的向导队伍。首先,向导队伍有着技术导游无法替代的优势,能更好地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故事,提高游客对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其次,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积极参与到节庆活动、庙会等展演活动中,并鼓励传承人努力开展社会层面的教育教授,积极带学徒,培养传承人;再者,让本地居民也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项目中,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带动经济发展,增强本地人的文化认同感和传承非物质文化的意识,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此外,还应重视资金保障问题,应根据保护传承的实际工作需求设置专项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中,制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奖励扶持政策。
尊重居民意愿,确保项目原真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当地居民的意愿,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载体,是项目开发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主体。政府、文化教育机构、传承人和旅游企业,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认真落实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坚持原真性基本原则,用好文化空间、传承艺术风格。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居民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想法,在设计规划阶段要充分采纳、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晓。本文系山西省科技战略研究专项项目“文旅融合视域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0403140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