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思

加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和意义。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层次丰富,内涵宽广,既是培植文化自信的沃土,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活水源泉。而文化自信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繁荣发展。高校作为重要的育人主体之一,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完善和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高校要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就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前,大多数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本为一些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给学生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向学生呈现所获得的一些文明成果。要进一步使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实现自身发展,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应将重点放在内容的编排上,使其更多地侧重于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念,例如,关乎个体内在修身的价值观念、调整个体与个体之间社会伦理关系的价值观念、关于个人与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等。通过对重要思想遗产和价值观念的学习,大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和文化自信。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一是带领大学生参观历史文化纪念馆、博物馆等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在参观过程中,老师可以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生边参观边听讲解更能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学生从认知和情感两个角度深入地了解相关历史文化。同时,在参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和讨论,在参观和讨论中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校可以为大学生设立一些有关文化调查研究的项目,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学校可以为大学生设立假期调研项目或文化调研基金,在调研的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还可以通过整理调研、访谈的数据和材料,对调研成果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在总结归纳和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对他们所调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知,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总之,要想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就要在实践教育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和理性态度。
  创新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当今时代,信息化高度发展,各个行业都十分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因此,高校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来创新教育方法,以实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的。
  其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与方法。例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图片、视频、音频、表格等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其二,利用网络平台,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效率与教学成效。信息化环境背景下,高校可根据学生的上网习惯,或者根据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轨迹,将平台建设重点放在大学生经常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官微、抖音、B站等应用平台的历史文化窗口,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做一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学习专题,为学生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机会、提供机会。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便利地阅读相关文章、观看相关视频,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利用剪辑软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作成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备的学习教程,再分板块上传到网络平台,让学生自主去点击学习。再如,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设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学习完一定内容之后,自动进入相应板块,完成对应习题或讨论。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改善枯燥的课堂氛围、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果,而且也能为大学生创设更多课堂之外的学习途径。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一定的竞赛任务,让学生在比赛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其三,利用校园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与校园文化育人。高校可以发挥地方优势,利用当地优秀特色文化来建设校园文化,并积极将校园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园中能够便利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为校园增添更多的文学气息,也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一方面,利用校园社团资源,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红色精神发扬、创新精神培育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在宣传手册、学习天地展示栏等地方加入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在校园内进一步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宣传力度,为学生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氛围的渲染下逐渐提高自身的文化自信。(作者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贵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天桥。本文系2021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伦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理念、设计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186)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07期

  • 第2023-08-06期

  • 第2023-08-05期

  • 第2023-08-04期

  • 第2023-08-03期

  • 第2023-08-02期

  • 第2023-08-01期

  • 第2023-07-31期

  • 第2023-07-30期

  • 第2023-07-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