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作为一个大众熟知的故事模本被不断演绎,以“武王伐纣”为母题的文学创作和影视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近日,由乌尔善执导的电影《封神:朝歌风云》上映,该片改编自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和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在对原著的呈现方面,影片沿袭了武王伐纣和姜子牙开榜封神的故事脉络,兼历史演义与神魔故事于一身,同时用新的视角展开叙事,以姬发的精神觉醒和英雄回归为线索,赋予影片新的主题观念:首先是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影片中的凡人不再是神魔的附庸,而是具有独立意识的核心角色;其次影片着重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内核,试图去讨论中国人恪守几千年的君权王道和父权伦理秩序的意义所在。同时,类型电影、奇幻大片、神话史诗、原著改编、好莱坞电影大制作模式等一系列的标签,也使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备受关注。
主题表达上的民族文化基因
乌尔善在访谈中表示:“中国人已经开始从生活富足走向对精神传统的追溯,想去了解自己文化的核心与特性,想在精神层面寻找中国人的归属感。”
《封神:朝歌风云》依托中国特有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故事,展开对传统“君权”“父权”“家国同构”世界观的讨论,提炼出新的时代性元素和话题,以观众所认可的当代视角进行影视化改编,寻找到与中国电影主流文化相契合的时代命题,挖掘出封神故事的当代意义,唤醒观众的历史记忆和对华夏文明的文化认同。
从历史文化的维度来看,夏商时期的“天下共主”是华夏民族走向文明、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的标志。父系氏族社会的宗法制存在其合理性,且后世对夏商文明的溯源所产生集体认同为“天下共主”的君主集权奠定了文化基础。宋、明时期,人们依照夏商史实并结合自身想象,打造武王伐纣的封神题材系列文本,建构一个虚幻但被认同的封神世界体系,成为华夏民族独特的神话史诗。
《封神:朝歌风云》用大量的叙事篇幅去探讨君臣父子的伦理秩序话题——天下共主打开封神榜,殷郊和姬发等质子前期对纣王的极度崇拜,四大伯侯所恪守的君臣之礼,纣王弑父杀兄、质子弑父,姬发的“认贼作父”,西伯侯食子等情节带给观众极强的情感冲击。“弑父”命题是西方文化体系下挥之不去的烙印,背离东方伦理道德文化,由此产生电影中“败坏人伦者,必遭天谴”。与此同时,电影以姬发的视角去重述封神故事,他作为影片的英雄角色,对待纣王殷寿的态度在精神层面由敬仰到质疑再到反抗,其转变过程是基于对善恶的判断以及对父子伦理的回归。他在殷寿的巨大权力和残暴统治之下依然保持内心的温良,尊重和保护亲情伦理道德,拯救父亲,回归故乡。这是当代社会的情感主流和价值主体,能唤起中国观众的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
性别视角下的经典人物改编
《封神:朝歌风云》作为经典IP的影视化改编,人物塑造由传统的“以神为主体”变为“以人为主体”,摒弃了姜子牙为故事主体来展开叙事,而以大商天子殷寿和周武王姬发为核心,以两对父子的家国矛盾冲突为主线,层层推进。
在男性为主体的父权社会体系背景下,男性主导的“君权”与“父权”互为表里,一脉相承。殷寿作为影片的绝对主角,一改往日封神作品的暴戾恣睢和好色成性的亡国之君形象,成为具有独立男性意识的征服者和野心家,面对原生家庭的嫡长子继承制,在父兄面前压抑内心对权力的渴望,最终在狐妖的辅助下,成为触碰禁忌、弑父杀兄、罔顾天谴的残暴统治者。
对以姬发为代表的质子们来说,殷寿是君主,也是自己精神上的“父亲”。姬发作为英雄形象,依然坚守内心的判断,在看清殷寿的真实面目后,维护父子亲情的伦理道德,向残暴的殷寿做出反抗,拯救父亲姬昌。姬昌也向姬发传递了电影在父权体系下的核心价值观——“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同时,电影蕴含了时代背景下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作为男权社会体系下的弱势群体,女性因附庸地位而出现“失语”。《封神:朝歌风云》打破原有的固化认知,选择重新建构女性角色的形象和定位,是对当代观众性别意识觉醒的积极回应。这集中体现在妲己和姜王后的转变上。妲己不再是“红颜祸水”的形象,九尾狐附身于妲己只为报恩,以辅助者的姿态帮助殷寿完成权力的更迭,甚至不惜使用自己的修行拯救殷寿;姜王后以罪臣妹妹的身份求死,为了挽救殷商子民而罹难,体现姜王后母仪天下的悲悯之心。电影中的女性终于不再受男权和神仙的支配,对善恶是非有着独立的判断。值得一提的是,结尾彩蛋中殷商第一女将军邓婵玉的俊逸形象,也增添了女性在电影中的话语地位。
《封神:朝歌风云》中的人物不再是概念化和脸谱化的形象,而形成了具有独立意识的丰满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改编是对殷寿、妲己等形象的固有认知的一种颠覆,是对其人物形象发展轨迹的合理化尝试。
工业体系下的东方美学设计
《封神》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与中国传统美学文化相结合的探索,影片采用三部连拍、独立成片的制作模式,投入大量的人力、科技和时间成本,试图在视觉效果上满足观众对神话题材电影场景的幻想和期待——影片在创造科技与特效的同时,赋予画面中国传统视觉艺术的美学元素,为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
影片依靠大量的东方美术设计,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展现出来,以古代壁画、山水画、传统建筑、传统器具为设计模板和美学元素,打造出中国经典艺术形态下的封神世界美学体系。昆仑山、龙德殿、鹿台、瀑布、麦田等氛围浓烈的场景制作,在带给观众视觉震撼的同时,也使观众感受到独属于华夏民族的美学风格。
人物形象的设计是塑造影片角色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中国历代口口相传的女性神话人物,妲己的形象设计既要打破传统狐妖魅惑乱国的固化思维,又要满足观众对妲己的期待。影片中妲己出场运用简约的服饰设计配合灵动的身形姿态,向观众生动展现出她的冷艳和不谙世事;殷寿和质子们的铠甲设计采用传统历史盔甲服饰特点,复杂的装饰是权力的象征,同时衬托人物的封闭与冷漠。
从宋元的勾栏瓦舍到如今的IMAX大银幕,封神题材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故事已然根植在中国人的血脉里。《封神:朝歌风云》从传统的神话文本中,凝练出华夏文明的历史记忆并通过影视媒介展现出来,唤起中国观众的集体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正如乌尔善导演所言:“神话有温度,电影有态度,愿我们享受电影,感知世界。”
郝静静 范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