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带头弘扬限人、限桌、限额婚宴文明新风尚,红白理事会把关婚宴用餐标准减轻群众负担……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制止婚宴餐饮浪费,引导消费者在婚宴中理性消费正在从共识变为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多措并举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树立餐桌新风发起“光盘行动”,再到相关文件纷纷出台“整治浪费之风”。一系列有力举措使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但一段时间以来,婚宴浪费问题还是久治不绝,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条来自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比如,受困于消费群体之间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宁撒银子不丢面子的虚荣心将盛宴变“剩宴”。再如,受制于“一辈子就一次”的婚宴观念,加之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乐主义再次抬头,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被束之高阁。
为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决制止婚宴餐饮浪费行为,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饮浪费工作的通知》。此通知一经发出,便迅速引发热议,有力推动婚宴消费习惯从感性的“吃剩有余”向理性的“够吃就好”转变。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之所以要强调节约、反对浪费,是因为餐饮浪费特别是婚宴浪费触目惊心。近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反食品浪费调查报告中显示,71%的受访者认为食品浪费最严重的就餐场所是酒店、餐厅、饭馆等,56%的受访者认为最严重的餐饮浪费行为是婚丧宴请。有调查发现,有些婚宴结束后,基本上每桌都有大量剩菜,肉类剩两三成,蔬菜剩六七成。婚宴浪费的种种案例警示我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如今,物质生活日益丰盈,人们不再为“食不果腹”担忧,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艰苦奋斗的好作风不能丢。不节约的婚宴餐饮浪费陋习,不仅会浪费社会财富、加剧资源紧张,更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粮食安全。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婚宴餐饮消费理念势在必行。
广大消费者要牢固树立节约意识,把勤俭节约作为一种时尚,从自身做起,做制止婚宴餐饮浪费的“践行者”;党员干部要带头增强爱粮节粮习惯,引领“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的良好风尚,做制止婚宴餐饮浪费的“监督者”;村(居)委会要把杜绝婚宴浪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结合实际对婚宴的标准、参加人数等作出相应规定,做制止婚宴餐饮浪费的“倡议者”。
薛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