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阅读学习是一种什么体验?随着社区图书馆的走红,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涌入其中,在家门口实现了“自习自由”。年初至今,社区图书馆的热度快速攀升,深入太原市社区、企业的16家高颜值城市书房也成为许多年轻人家门口的“文化充电站”,成为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公共图书馆是人民获取精神食粮、增长知识技能的重要场所。社区图书馆设立在街道、社区,为周边居民提供学习、阅读、休闲等活动。它们虽没有华丽的建筑设计、高品质的装修、丰富的馆藏,但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免费的热水、Wi-Fi、空调等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地理位置便捷,补足了公共图书资源供给的“最后一公里”短板,从而成为附近居民的新宠,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往。
年轻人扎堆社区图书馆,有利于实现“阅读自由”“自习自由”。在阅读方面,正如报道所说,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打造“10分钟阅读圈”“15分钟阅读圈”,积极推进城市阅读公共设施建设,让市民畅享“阅读就在家门口”的幸福感,火进年轻圈层的社区图书馆就是一个缩影。早在3年前,深圳便推出了首家24小时社区图书馆,让那些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们,有一处舒适的阅读空间。这样的空间,闪烁着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文明之光。有年轻网友称,社区图书馆是“不为人知的免费阅读好去处”、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在学习充电方面,社区图书馆为年轻人实现梦想提供了助力空间。近年来,由于职场竞争激烈,很多年轻人“知不足而奋起”,考公、考研、考证等需求增加,工作之余需专心学习。若在家自习,没有学习氛围或仪式感;在单位自习,显然会影响到正常工作;去省、市级图书馆,几乎都是人满为患、一座难求……因此,收费的社会自习室或曰“共享自习室”逐渐兴起。在对商业化自习室点赞之余,初入职场者、低收入者等人群也在呼吁相关部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礼堂等,多开设一些市民不用花钱的自习室,缓解学习成本可能过高的问题,为社会创造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良好条件和氛围。家门口的社区图书馆,正是给城市年轻人创造的免费学习宝地。
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将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向基层“末梢”延伸,推动社区图书馆“红”起来、“热”起来、“活”起来是重要抓手。近年来,许多社区图书馆“门前冷落鞍马稀”“叫好不叫座”,有时一整天看不到一个读者。曾有报道称,某地一社区图书馆两年仅借出4本书。建设社区图书馆的初衷在于推进文化进社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当它们遭遇冷落成为摆设,美好的初衷自然无法实现。要通过增加便利设施、强化服务保障、弥补传统图书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倡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图书馆共建等途径,打造高品质阅读空间,从而提升社区图书馆的人气和影响力,吸引年轻人前来阅读学习。
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来临,社区图书馆的蓬勃发展,回应了人们的学习诉求,极大降低了群众的阅读学习成本,对全民阅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乐见更多社区图书馆破圈走红,让大家享受更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其成为更多人“心灵栖息地”。
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