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民族文明进步、国家发展壮大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
核心价值观是推动民族文明进步、国家发展壮大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否则,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体现了时代精神,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体悟这一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
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奉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引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教材教学、校风学风建设之中,体现到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以点带面、分层分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同合作,注重资源整合,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
要切实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立物易,立心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靠教育来确立,要在实践中来养成,防止坐而论道、凌空蹈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就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贯穿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推动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要发挥礼仪成风化人的教化功能,用好礼仪这种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建立和规范礼仪礼节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强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培育文明风尚,成风化俗、形成习惯。要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肯定和鼓励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制约和惩罚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有效传导社会主流价值。
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一些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古代传统价值观念能够相对稳定地传承,并成为人们内心的律条,除了重视修养以外,最重要的是这些价值观念与国家的制度法律紧密结合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有教化,也要有约束。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发挥法律和政策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刚性约束力,以政策实施引导价值判断,以法律约束规范行为取舍,把“软要求”变成“硬规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置“安全防火墙”。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坚持政策目标和价值导向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政策措施,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有效传导社会主流价值的政策体系,实现公共政策和价值建设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公共政策中,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要发挥社会规范的引导约束作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到日常生活的现实诉求和认知图式中,为人所知、为人所懂、为人所需,成为人们自觉遵守、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成为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治理功能,使规范社会治理的过程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要抓好重点人群的引领带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面向社会、全面覆盖,也要聚焦重点、抓住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身体力行,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砥砺品质,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用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社会公众人物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是道德风尚的引领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导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自律,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树立良好社会形象。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从青年学生抓起,引导广大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引导少年儿童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为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夯基垒土。先进典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是引领社会主流价值的鲜明旗帜,要发挥先进模范的典型引领作用,深入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先进模范的精神内涵,深入解读先进模范的价值追求,使高远的价值追求彰显平凡的伟大、传递向上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副校长 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