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副刊

保存晋阳古城的记忆

  城市是一个民族连续绵延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一座城市多元的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城市悠久的历史记忆和外显的文化标志,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本”。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今天,一个城市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愈丰富完整,也就愈能凸显这个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愈能彰显这个城市的文化个性。
  立足太原这片热土,我们不禁为其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而自豪,为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骄傲。太原,古称晋阳,始建于公元前497年,是中国省会城市中少数几个建于春秋时期的古城。秦汉以来,太原成为中国北方的军事、经济重镇和文化、商业都会。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到李渊父子起兵兴唐,从北魏、五代各民族大融合到明清晋商叱咤商界,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演绎了一幕幕气势恢宏的壮丽诗篇。这里曾是中国九个朝代的国都和陪都,这里曾走出过李世民、狄仁杰等著名政治家和王之涣、王昌龄、元好问、罗贯中、傅山等伟大的文人学者。这里豪杰辈出,人才荟萃,有“年谷独熟、人庶多资、经济富庶、人才辈出、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的盛誉,又有“锦绣太原城”之美称。
  太原城历史上数度兴衰,迄今留存下来的众多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流传下来的名人轶事、民风民俗等,都表明这个城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太原现有多处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祠、永祚寺、蒙山大佛、龙山道教石窟、天龙山佛教石窟、崇善寺、纯阳宫、北齐壁画墓群等众多文物古迹,这些弥足珍贵、驰名中外的文物古迹,被誉为“华夏文明的瑰宝”。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对文化遗产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城市现代化不仅意味着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这才是城市的灵魂。在历史名城的规划中,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文化特点,将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作为城市形象的基础,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面对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我们的城市记忆,保留太原文明发展的脉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是我们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的必由之路。
  保护好晋阳古城众多的文化遗产,延续太原历史文脉,说到底是保护我们城市的记忆,这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职责。21世纪以来,太原市围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实施了一系列保护与开发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这一“无价之宝”,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做到上无愧于祖先,下无愧于后代。尽力保护好、充分挖掘出历史文化这一太原旅游的最大“卖点”,让丰厚的历史文化真正成为太原这座城市的“金名片”。
  太原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璀璨的古城,晋水汾河孕育了晋阳文明,周柏唐槐见证了古城兴衰。遥思古往,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锦绣太原城、人杰荟萃地”的文明古风,依然听得见数千年来华夏文明奏响的时代强音,依然摸得见三晋大地永不停息的浩浩文脉。今天,我们要立足昨天的高度瞻望明天,利用晋阳古城的显赫声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历史文化记忆为现代城市增值,创造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加辉煌的前景。

吴国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13期

  • 第2023-11-12期

  • 第2023-11-11期

  • 第2023-11-10期

  • 第2023-11-09期

  • 第2023-11-08期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6期

  • 第2023-11-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