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绝非呢喃轻歌

——品读《燕语集》

  周燕芬老师,于我,是师长。数年前,我赴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周老师作为西大知名教授,为我们讲授现当代文学课程,她那广博、深厚的学识与温婉、随和的性情,使我们受益良多。去年初春,周老师将新书《燕语集》题赠予我,恰与季候相宜,书籍封面一抹三月里的新绿,数只春燕自由划过、犀利如电,一股灵动、天然的盎然春意迎面扑来。
  《燕语集》为周老师的散文集,以燕语为名,既有她以自我名字寄予生命情感之况味,亦饱含了她取义燕子喁喁私语抒半生情怀之寓意。整部集子包含“读懂至亲”“学路遥迢”“高山仰止”“触摸文心”等内容,细细品读,行文流畅、感情细腻、笔法灵动,在学理性与抒情性之间,构建起了一种温情知性的学者散文风范。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而倘若细说起来,我对周老师原初的些许了解,均是通过他的弟子、也是我的室友李斌获得的。西大文院有三位名字带“斌”的老师,个个才华出众。而这个来自有着“秦岭最美”盛誉的商洛之地的“90后”才俊李斌,当年读书时如同日月之光,让我们这些微弱的灯盏多少有些暗淡。后来,李斌博士3年毕业,且顺利留校,又于同年在《台大中文学报》发表了一篇2.4万字的长文,一时传为佳话。与李斌在一起,我们偶尔会触碰到一些与周老师相关的话题,多半与治学有关。而在生活中,周老师作为导师,对李斌从学术研究到个人情感诸多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让我们作为“同代人”羡慕的同时心有戚戚。正如《燕语集》开篇作品中周老师引用她大学毕业即将工作时老师在纪念册上所赠舒婷诗句那样:“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或许,每一位老师,对于学子都有着如是爱意吧。你看,在作品集中无论是《永远的导师》里桂子山下的黄曼君老师,抑或《师徒速写》中西大前辈赵俊贤先生,除却在学术上对学生言传身教之外,亦有对学生作为孩子纯真而浓郁的舐犊之情。而正是这种关爱,最终化作了一条蜿蜒流动的河流,将一代又一代真挚的师生之情传递下去。
  应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原点,尔后,无论你走多远,都穿着孩提时的鞋子。在《燕语集》中,周老师也写到了她的心灵原点,那便是陕北榆林的家乡。可以说,家乡的民俗和亲人作为儿时记忆,已深深渗透到她的血脉之中。在散文《故乡的酒与歌》中,周老师写到了陕北人大口喝美酒、畅快唱民歌的豪爽习性。而在《父亲的宝剑》《家有九妹》《父母爱情》等“读懂至亲”序列散文中,周老师又为我们呈现了家人们勤劳习性与笃深感情在她幼时记忆中的美好沉淀。人们常说,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来治愈,而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人的一生。某种程度而言,正是因了如此温暖而安稳的童年情感基座,才塑造了她质朴良善而又温文尔雅的人格,造就了她“火烧眉毛依然不惊不诧”的稳重与从容,也才使得质朴、大方与优雅、温和等美好秉性,自然地融合在她的身上。
  “莺莺燕燕春春”,这是周老师外在亲和力的表现,但却绝非她生命气质的全部,除此之外,她身上还有“羽翼势虽微,云霄亦可期”的作为女子的凌厉的一面。记得求学期间,有一天室友李斌怀着激动的心情给我们分享了周老师收到的师弟李道新的新著。李道新老师作为中国电影学界一流学者,有着饱含艰难的求学经历。我们一同阅读了著作的序言,其中最让人触动的是李老师在美国知名高校讲学时,看着天上的月亮回想起多年前那个躺在稻草垛里看月亮的湖北农家少年,今夕往昔,感慨良多。周老师是用这个来激励弟子李斌和其他学子的,这也正如她在散文中所写的那样:“每当我教育学生要自立自强不要怨天尤人,要拼自己不拼爹的时候,常拿李道新当作励志的楷模。”而事实上,周老师本人也是一位极具生命韧性的女子。我们从《因为年轻,所以快乐》等“学路遥迢”的作品中,可以循着光阴的轨迹,捕捉到她当年在婚姻、家庭与哺育孩子的繁琐劳作下,艰辛而坚毅的硕博求学经历。在“高山仰止”和“触摸文心”等作品中,我们又能深深感动于她一头扎进胡风、绿原、牛汉、陈忠实等重要作家的研究中“坐穿板凳”的精神,在杨争光、海波、穆涛、李浩等同代作家、学者的绚烂光影中汲取精神滋养,并内化为个人能量、孜孜不倦虔诚研学的人格力量。
  陈思和先生说:“周燕芬的言论称之为‘燕语’,但绝非呢喃轻歌。虽然写的是读书人的常态生活,也无非是个人情怀,读书心得、学界偶像,但集拢起来,就有些沉甸甸的分量。”是的,“沉甸甸的分量”,这是对她潜心研学光阴步履恰如其分的评价。记得求学期间有一次在陕西省作家协会开一场关于陕西作品翻译的推进会,一位西方翻译家做出了如是判断:“陕西文学的高度,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学的高度。”是啊,因为拥有柳青、杜鹏程、王汶石,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以及红柯、陈彦等文学大家,陕西文学确实无愧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但有时我也在想,陕西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文学的累累硕果,除却作家们的辛勤耕耘外,以西安为引领、涵盖了全省评论家的文学批评默默无闻却不容小觑的推波作用,应该也功不可没吧。这其中,周老师可以说也贡献了她半生的心血。而正如她自己所言:“当你尽心尽力为别人做好嫁衣裳的时候,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也变成了美丽的新嫁娘。”(《美文的大道》)每每聆听学术界前辈畅谈中国文学评论,便会提起陕西文学评论,便会提起西北大学,便自然会提起周老师并有真诚称赞。无疑地,周老师在做出一件件美丽“嫁衣”的同时,早已获得业界认可,而将自己变作美丽“新嫁娘”了吧。
  近年来,随着阅历和治学的深入,周老师经历了愈加沉重的、历史与光阴残酷所造就的离乱之感与命运之思。譬如那些特定岁月中伟大作家及其爱侣们所遭遇的灵肉之痛,譬如那个想要送她《王小波全集》的孩子瞬间生命如烟消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论是作为呢喃细语的家燕,抑或自由精魂的海燕,皆在这部散文集中,留存着情感的落痕、岁月的印记。
  人活着
  像航海
  你的恨,你的风暴
  你的爱,你的云彩
  这是在《燕语集》中,周老师引用“七月诗派”诗人绿原的诗句。而这些“风暴与云彩”间的真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她本人在凌厉与温婉间的光阴洗礼与情感沉淀。

董晓可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23期

  • 第2023-11-22期

  • 第2023-11-21期

  • 第2023-11-20期

  • 第2023-11-19期

  • 第2023-11-18期

  • 第2023-11-17期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5期

  • 第2023-11-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