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对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发展状况符合普遍性的、一般性的规律,又有哪些体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性?对于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挑战,我们如何应对?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出版,陆铭、杨汝岱等10位经济学家著述的《大国经济学: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中国发展》给予了回答。该书结合“长期、全局、多维”这一人类共同发展目标与现代经济学的市场经济普遍规律,系统描绘了中国作为一个起点独特、规模巨大、区域差异显著、治理层级复杂、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首位的“大国”,其社会经济的运行模式与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的40余年,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从计划向市场、从相对封闭向开放三重转型集中展开的40余年。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治理层级复杂、进出口贸易体量庞大的国家而言,要讲清楚这个千头万绪的发展故事并不容易,如何认识中国发展的特殊与一般,找到一个既能解释中国发展,又能解释当前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的视角与框架,是当代中国经济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该书突破惯常“以门类分章节”写作中国经济学的做法,建立了一条层层递进的逻辑主线,从对外开放与全球化、中央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与财政关系、所有制改革、产业政策、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和资本市场、经济结构与转型、收入分配,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文化基因等十个方面展开,以连贯的逻辑分析了中国发展的经验与做法。在作者看来,只有理解“大国”的细节与内涵,才能理解中国特殊在哪里;只有理解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意味着什么,才能读懂一个转型与发展的中国。
以大国经济学讲述中国故事,是为了客观认识自身的发展,提出深化改革的路径,避免理论上的模糊,也是为了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该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基于大国发展与转型视角的中国式现代化读本。
郭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