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上街,正遇见叫卖胡萝卜的,这胡萝卜新鲜水灵,尾巴上的胡萝卜缨子直挺挺绿油油的,一看就是刚从地里刨出来的新鲜货,问了一下,价格还便宜,才8毛钱1斤,父亲上前买了5斤,卖胡萝卜的还赠送了一大把翠绿的胡萝卜缨。“这么好的胡萝卜,可惜不能多买。”父亲手拎着沉甸甸的收获,恋恋不舍地离开。
父母今年来城市里居住,家里是有地暖的房子,没有能够贮存冬菜的地方,买这5斤胡萝卜已经是家里冰箱能够承受的极限了。去年之前,父母住在农村老家,有自己的菜地,除了应季蔬菜,过冬的蔬菜也种了许多。比如北瓜,这是一种河北独特的地方菜种,相邻的山西省很少能见到,这种瓜长得又长又大,瓜味清新独特,冬天用它做北瓜咸饭最是可口,而且嫩北瓜还能炒菜吃,父亲就在地角点种了许多北瓜,秋天收获的北瓜被父亲一车车推回放在暖屋里,能够美美地吃上一个冬天。
在老家的日子里,父亲每年也要栽种红薯。老家的红薯,红皮白瓤,吃起来干面干面的,噎人。秋收时节,父亲收回几袋子红薯,并把它们和北瓜一起放在住人的暖屋里,北瓜和红薯都喜暖怕寒,放在温暖的房间,能够得到长时间的保存。
胡萝卜、白萝卜、大葱、白菜都是老家冬藏的主菜。种多少、在哪儿种,父母早就做了规划。因为这些过冬的蔬菜,他们不光要给自己准备,我们兄妹三人、二姑家、姨姨家,家家都需要。父母就多种上些,等成熟了,再给我们几家分,剩下的他们做冬藏的准备。所以,父母的那块菜地,每年的种植规模很大,胡萝卜和白萝卜要收获好几小平车、白菜近百棵、大葱几百斤。秋天,一堆堆收获的冬菜小山般堆放在地边,让人欣喜不已。
过冬的蔬菜种出来了,怎样贮存安全过冬是个大问题。红薯和北瓜怕冷,白萝卜胡萝卜怕热,白菜怕冻,父母在老家就要把它们进行分类贮存。白萝卜、胡萝卜、白菜这些怕热的菜需要放入菜窖保存,菜窖就挖在地里,深度1米左右,宽度看需要保存的数量。用铁锹挖好了菜窖,再把这些胡萝卜白萝卜白菜分门别类一排排、一堆堆、一棵棵摆放在土窖里,然后用土填埋,直至与土地的地表相平即可。入冬之后,随着气温持续下降,有时还要在地表适当覆盖些干草来保暖,需要取食时,挖开土层刨出来就行,埋在泥土里的冬菜们,个个沾带着泥土的清香,又不失水分。
“这城市里买菜呀,终究不如农村里好。”父亲说起老家的菜地来,感触颇多。虽然城市里过冬菜块儿八毛的,价格不贵,但与自己在老家种的过冬菜,简直没法比。更重要的问题是,住在城市的地暖楼房里,连个贮存冬菜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现吃现买,整个冬天,一家人每天随行就市买菜吃,光买菜的花销就让老父亲心疼不已:“我在咱们老家,随便在地里下点种子,就有吃不完的过冬菜,还不用花钱,你们回家了,还能给你们带点回市里吃。现在可好,吃个菜叶子都要花钱,吃多了还心疼。”
在没法冬贮的城市里,我们常常想起那个能冬贮万物的农村老家,在那里,它曾给予我们无限的宝藏。
史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