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思

增强法治意识 提高法治素养

  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公民法治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性工程。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公民具有较高的法治素养是一个重要前提和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将其作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2021年6月,《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提出:“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分步骤、有重点地持续推进,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推进全民守法。”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经过实践证明、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在复杂形势中守正创新、在矛盾风险中胜利前进、在法治轨道上治理国家的科学行动指南。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各种形式和举措,引导人们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切实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在法治实践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法治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普及,更离不开法治实践。法治实践中产生的法治实效,会让公民深化对法治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其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从内心深处认可法律,筑牢法律至上的理念,形成坚定的法治信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是最实际、最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法治宣传教育。我们要在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的过程中维护法律权威,引领全社会树立尊崇法律的意识。对每个公民来说,要从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制止餐饮浪费等日常生活行为抓起,从不断提高自身规则意识做起。对法治工作者而言,每一个个案公平正义的实现,都是法律权威的最佳证明。同时,要坚持以德治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重发掘研究保护传承红色法治文化,传承红色法治基因。
  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法治教育应常抓不懈,并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对国家工作人员来说,要教育引导其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要重点抓好“关键少数”,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对青少年来说,要通过教育教学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全社会不同主体来说,要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提高各群体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让法治逐渐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培育良好法治环境。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要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以及法律至上的基本理念。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大力宣传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学习宣传党内法规,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智慧普法、精准普法,提高各群体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让法治成为全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坚持人民立场。法治的根基在人民。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实现法治。只有提高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人们由衷地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从用法角度看,只有公民具有较高的法治素养才能在学法用法中把良法善治的目的体现出来。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只有公民具有较高的法治素养,才有可能逐步实现全面发展。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基本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广泛倾听人民群众意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艺,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的中坚力量、骨干力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法治忠实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法治素养的提高涉及法治观念的树立、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行为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鲜明的长期性、基础性特征。要强化载体建设,创新法治实践多维路径,搭建线上“立体化”宣传平台,形成上下联动普法新格局。利用好智慧普法平台,助力实现一体化、全方位普法新网线。线下打造“阵地化”普法文化带,建立普法基地、法律大讲堂等社会基础设施,为普法新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氛围。

  作者:太原工业学院思政部 韩玉刚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2-25期

  • 第2023-12-24期

  • 第2023-12-23期

  • 第2023-12-22期

  • 第2023-12-21期

  • 第2023-12-20期

  • 第2023-12-19期

  • 第2023-12-18期

  • 第2023-12-17期

  • 第2023-12-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