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把布局建设“晋创谷”太原先行区,作为全力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抓手之一,抓准了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的有效路径,抓实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引擎,抓牢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切口,对于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支撑引领全面转型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围绕问题导向 推动创新需求
主动催生创新需求。以我省重点产业链、特色专业镇、开发区、专精特新企业为对象,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思路,逐链、逐镇、逐区、逐企开展深度创新需求调研,确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行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班,顺应产业变革趋势制定成果转化方案,在强化技术迭代中确定成果转化重点,发布科技成果转化目录,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招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倒逼激发创新需求。以国有企业为重点,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制定更加积极的创新驱动考核体系,加大研发准备金制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等指标对企业领导班子任期责任考核权重,把科技研发投入、科技人才投入等视同利润,选树科技改革试点企业,倒逼国有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成为科技进步“出题者”“答题者”和“阅卷者”。
场景驱动创新需求。发挥数字经济的牵引作用,把场景建设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着力点。聚焦能源革命试点,聚力打造能源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加快布局攻关一批能源领域战略性前沿性技术,在智慧矿山、智能采掘装备、5G+能源互联网方面开辟场景,推进煤基成果转化和数字经济一体化;聚焦新兴产业的培育,在现代装备制造、信创产业、通航产业上搭建场景,带动更多企业、产业“仿学跟做”,激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
改革释放创新需求。激发科技成果持有者的转化积极性,先行取得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把成果转化变成自己的事,调动主观能动性,增强名利双收的预期,全身心投入到成果转化当中。推行“先转化后奖励”“先试用后付费”,在取得收益后给予转化奖励,在获得利润后再给付成果使用费用,调动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减少转化风险,降低研发成本。
围绕目标导向 丰富科技成果供给
优化成果生成机制。建立高校与企业定期会商咨询制度,使高校科研需求、人才培养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完善项目生成机制,贯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全链条,有组织地开展基础研究,瞄准“卡脖子”技术和迭代升级技术加强项目凝练和实施。以赛代评,精心办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赛区,把获得投融资机构青睐的获奖项目视同纵向科技计划给予支持。加大“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力度,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建立预评筛选制度。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对科技成果开展预评估,针对不同类型成果组织筛选,探索运用中长期评价、研发过程回溯、验收后评估等多种方式,客观反映科技成果的质量、绩效、贡献,挖掘发现科技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制定评价指标,形成预评估科技成果库或高价值专利池,为赋权和转化奠定基础。
实施科技成果招商行动。充分利用京津冀科技成果富集和我省地缘优势,重点开展定向定点、专班专人科技成果招商行动。大力招引能源领域科技成果,统筹“国家队”与“山西队”,打造世界一流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推动能源革命试点建设。强化招引制造业领域科技成果,通过专利买断、技术入股,把科技成果变成投资机会,助力我省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招引早期成果,提前介入小试和中试成果,培育我省未来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为转型发展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
围绕结果导向 抓好系统性推进
构筑科技成果集聚空间。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全省域,重点以中部城市群太原为中心,放大科技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把“晋创谷”太原先行区作为创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立足大同市面向京津冀桥头堡的战略定位,总结高速飞车中试试验线建设的成功经验,打造“北京研发——大同中试”首选地;抓住北京市与长治市对口援助的重大契机,依托长治市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和长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京津冀产业化“飞地”,托举高峰隆起、高原拱卫的全省创新驱动发展高地。
夯实科技成果孵化基础。依托山西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装备制造及节能环保中试基地,围绕尖端产品创制、概念产品试制、紧缺产品研制等开展中试熟化服务。依托太原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集聚在晋中大学城的特点,布设省级大学科技园,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样板区。改造提升众创空间和专业化孵化器,以专业化的孵化载体丰富“晋创谷”建设内涵。
搭建科技成果对接桥梁。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建立全要素集聚、全链条贯通的“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形成“综合平台+中介机构+经纪人队伍”的服务体系,建成纵横联动的成果转化立交桥。加快补齐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短板,设立天使投资基金,建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发展各类专业特色子基金,构建“基金+产业链+核心企业”发展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周期差异化投融资服务。
健全科技成果管理机制。围绕科技成果权属这个关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把科技成果管理“所有权、收益权、处置权”下放到位,把“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试点推进到位,把科技成果国有资产单列管理改革到位,规范权属审批流程,释放权属激励效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者:山西省科技情报与战略研究中心 孙波。本文系2022年省科技战略研究专项重点项目“优化创新环境打造创新生态工作推进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040314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