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的评价具有导向作用。科学的评价机制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迸发出强大的创新活力。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建设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赢得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体制机制建设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推进评价标准科学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要把品德放在技能人才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道德。技能人才应有坚守岗位埋头苦干的基本职业操守;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等良好的职业精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优秀的职业行为。以操作能力为基础,动手能力是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技能水平的提高首先是操作能力的提高,初级工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能胜任日常工作;中级技能人才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能灵活地开展工作;高技能人才则有着高超的操作技能,掌握精密技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工作业绩、贡献为主体,业绩贡献重点评价技能人才岗位工作绩效、生产服务成果、创新操作技术方法、解决技术难题、推广技术工艺、开展技术革新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创新创造和实际贡献等。二要以创新能力为导向。高技能人才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工艺革新、技术改良、流程改革及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创新能力。要根据不同类型技能人才的工作特点实行差别化技能评价。技术技能型人才要重点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的能力;知识技能型人才要重点考核运用理论知识创造创新的能力;复合型技能人才要重点考核从事多工种多岗位复杂工作的能力。总之,要随着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及时调整技能标准。随着数字化自动化、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要根据岗位技能需求的变化,在技能考核中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对企业培养、挖掘技能人才有着积极引导作用。
推进评价方法多元化。一是技能人才评价的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也要和新技术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以技能人才在实际生产中的客观行为数据作为评价基础,减少主观判断在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比重。二是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民主化。评价工作的民主化是保证评价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重要手段。技能评价的标准要公开,要组织职工学习讨论,保证每个职工知情。技能评价的程序应在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保证程序的科学合理。技能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公开,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三是技能人才评价的竞赛化。技能竞赛也是技能人才评价的重要方法。技能竞赛是展示技能的最佳舞台,一个人的技能水平能在竞赛中得到最直接、最客观的展示。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评价规范要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支持职工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并将竞赛结果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衔接。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有助于技能人才获得公平发展机会,更好激发技能人才创造活力。
推进激励政策多样化。一是健全经济收入与技能水平相匹配的工资分配制度,在技能人才的薪资结构中,设立技能工资单元,同一个岗位,技能越高工资越高、技能越多工资越高,实现技高者多得;在企业的关键工作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可以设立技能津贴,对技能人才在技术革新或技术攻关中作出的贡献,可以建立创新成果收益分享机制。支持鼓励高技能人才在岗位上发挥技能,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探索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实行年薪制、技术入股、岗位分红等激励办法,让高技能人才在工资待遇上能达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待遇水平,激发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吸引技能人才踏踏实实扎根一线提高技能、创新创造。二是建立技能评价结果和职业发展机会相挂钩的制度。企业在技能人才的培训学习、重要技能岗位的任用、职务职级的晋升等方面,要和技能等级相关联,可以建立高级技能人才参加技术职称的评聘机制。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和技能评价相挂钩,能极大激发企业职工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技能评价结果和技能人才使用相挂钩的制度,通过建立高技能人才参与企业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的制度;在科研和技术攻关中,实行“技师+工程师”的团队合作模式;创立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等方式,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艺传承、技能攻关、技能推广中的积极作用。总之,企业鼓励和支持高技能人才在更宽广的平台上建功立业,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认同感。要用好人才评价激励的“指挥棒”,尊重技能人才,尊重创新价值,建立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相联系的机制,引导技能人才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高技能水平,迸发创新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山西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山西工匠学院〉 杨玉串)